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生產過程是怎麼一回事


我想描述一下我的老師跟我分享生產的過程,很美喔!!

想像一下,一個孩子誕生在肚子裡,每天他跟羊水、肚子一起長大。一開始他有足夠的空間在裡面游泳,但後來他越長越大,整個身體都跟肚子一樣大了,她在裡面翻身越來越難,壓力越來越大。有一天,肚子住不下了,他決定出來了。因此釋放了訊息告訴媽媽,他準備要出生了。

那就是陣痛。一邊陣痛,媽媽的身體也開始釋放一些激素,這激素一邊可以減緩陣痛,一邊也可以協助孩子的分娩。陣痛本身,也是不斷地擠壓孩子的全身,這是他觸覺發展很重要的過程。有一本書甚至寫到,陣痛還能打開孩子的神經系統、感覺統合系統。

我以前以為陣痛是媽媽努力把小孩 像大便一樣擠出來。但老師說,陣痛其實是小孩努力把自己"生"出來,媽媽只是在後面幫一把而已。有研究指出,小孩在通過產道時,所受到的擠壓,是這世界上 沒有一種生物可以承受的壓力。沒有經過產道壓力的孩子(剖腹產),觸覺發展就很明顯弱於自然產的孩子。觸覺偏偏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感官,影響層面非常大,關 乎他能不能產生良好的界限。在學校有很多學生的學習問題、人際關係問題、過動症、肢體衝突問題、皮膚疾病等,都與觸覺發展有很大的關聯。Dr. Rudolf Steiner 甚至說過,出生是孩子這輩子最重要的學習。(這句話是我印象中老師說的大概意思)

老師分享一個例子,是他家族裡的小孩出生的例子:
小孩出生時,胎位不正,最後選擇 剖腹產。結果出生後放到媽媽的胸口上,孩子無法自行吸吮乳頭,這本來應該是孩子天生的反射動作。剛好家族中有一位學過這方面資訊的成員也在現場,馬上把孩 子包起來,模擬產道按摩的方式,進行全身性的按摩。十分鐘之後,孩子再放到媽媽的乳房上,孩子就能吸吮母乳了。

從媽媽的角度來說,當一個孕婦自己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將小孩生產出來,是非常非常大的鼓勵。不是經由別人告訴他什麼時候該用力,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比較能信任自己具有本能,也能在未來帶孩子過程中,站穩自己的立場。(這部分上面那篇文章已經帶過了。)

當媽媽是這樣子有自信的時候,孩 子是能夠感受到媽媽的穩定。不管是哺餵的母乳不會帶有負面能量,或是媽媽的愛能夠全神關注到孩子身上 等等,都是對孩子有極大的好處。孩子出生的頭幾天,如果能夠在一個非常穩定,充滿關愛的環境中成長,在孩子內在會產生及大的安全感,他能夠信任這世界很安 全,他能跟母親建立非常親密的關係。未來,在教養上,也會減輕父母的負擔。

試想,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嬰兒,他將會如何造成家庭的困擾? 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大人對待他的方式,連帶影響孩子的習慣建立,以及他的思維。

這都是我們應該去注意的地方。



我找到一篇資料,關於醫療介入生產的問題,我想孕婦或想生孩子的人應該看一看,了解一下現行的生產狀況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並不代表必須選擇在家裡生,也有醫院的醫生是支持溫柔生產,而且在台北,也有很棒的環境提供給媽媽和寶寶。

我認為身為孕婦,應該要有清楚對生產過程的了解,而這 些或許是一般孕婦沒機會知道的。或許看完後會想一想,希望用什麼樣的方式生產、然後跟妳的醫生談一談,你希望生產的過程是什麼。

以下的資料是作者看過溫柔生產後所寫的筆記
(引用自 http://cclitier.blogspot.tw/2013/07/blog-post_16.html)



 「生產醫療化」大概有幾項內容:

一、規定「仰臥姿勢」生產姿勢:產 婦分娩時,大多被要求採取仰躺姿勢,如同我前一篇所述,懷孕中最不舒服的躺姿就是仰躺,曾經歷生理痛的女性也知道,子宮收縮時的疼痛,絕對讓你無法放鬆身 體正面仰躺。很多人把生產施力形容成便秘排便,其實極度用力的情況下,確實可能在產檯上排泄(所以產婦也常被要求禁食),真正好施力的「排便」姿勢,當然 是蹲著、半坐著,仰躺惟一的好處就是方便醫生接生而已。

二、連接「胎兒監示器」:到醫院待產後,產婦常被要求連上「胎 兒監示器」,目的是為了發現胎兒是否有心跳異常,但胎兒監示器並非毫無錯誤(據稱錯誤率從15%-80%),這常導致醫生做出必須剖腹的錯誤判斷,對低風 險性的孕婦來說,生產時使用胎兒監示器,會使得產婦無法活動,而受制於在床上,不利自然生產。運用手持聽診器來探測胎兒心跳是另一種可行的方法。(不過也有人認為被開一刀總比寶寶有問題來得讓人放心。

三、催生:當胎兒和媽媽的子宮準備好時,產程會自然開始,但在婦產科診間,常聽到醫師詢問預產期將近的產婦:「要不要催生?」理由大多是「擔心胎兒過大」、「擔心胎盤過度老化會造成胎兒窘迫」,甚至在網路上的懷孕相關論壇版,還有媽媽是為了「醫師的旅遊計畫」而決定提早催生。但人工催產並非沒有缺點,想像懷孕總和疼痛是100分,原本的自然產程被催生素壓縮成三倍,疼痛感自然也會加重三倍,導致產婦不得不選擇無痛分娩止痛。

(醫學上的說法:催生風險包括,產婦產後出血、子宮破裂與胎盤分離率較高,對寶寶的風險則有胎兒窘迫、新生兒黃疸症發生率高、出生前五分鐘的健康指數低等等。)

四、施 打無痛分娩(硬膜外麻醉):在我懷孕前,也前嚷嚷,如果哪天懷孕生產,一定要花錢打無痛!不讓自己受苦,但真正懷孕了,才開始思考,當我們在孕期間極力避 免各種藥物影響時,為什麼選在孕期結束前,將麻藥注入體內,而寶寶此時還透過胎盤受到影響呢!朋友施打的經驗,雖然證實了可以讓你從陣痛地獄暫時回到天 堂,但打無痛後無法準確施力,反而需要靠護士幫忙推肚子或以真空吸引方式,才能完成生產。甚至有媽媽必須接導尿管,因為他連想尿尿的感覺都沒了。

(醫學上的說法:導致胎兒心跳急速下降,造成難產或拖延產程,必須催產或剖腹。甚至在產後,寶寶亦容易有肌肉張力減低、減少吸吮母乳、神經行為分數低、黃疸病發生率增加等副作用。為了避免寶寶吸入麻藥,產婦無法在產後馬上進行初次哺乳。)

六、會陰:台 灣產婦被切開會陰的比率高達93%,占世界第一(國外約10~30%),醫生堅持剪會陰的理由是「避免會陰生產時不規則撕裂」,也有醫師認為,剪開會陰可 以幫助胎兒產出。不過有彈性的會陰會撕裂,原因也與催生脫不了干係,在不正常的產程時間,產婦被要求用力,擠出胎兒,娩出速度太快、會陰延展還不足,就會 造成撕裂傷。這也是為什麼選擇水中生產的產婦不太需要剪會陰,因為泡在溫水裡,有助會陰更柔軟有彈性,水中的阻力也可會減緩胎兒娩出的速度。(相關新聞參考:台灣產婦最受罪 9成3會陰被剪

什麼樣的產婦才需要剪會陰?胎兒體型過大、胎兒先露位置不佳,導致分娩困難,才有必要剪那一刀。沒有剪會陰的媽媽,產後恢復也會更快喔!(剪得時候不痛,但復原期很痛啊)

七、推肚子:就是「壓宮底」,在 台灣生產被壓肚子是常見的事,尤其是打了無痛後,產婦無法正確用力,護士就會幫忙壓,甚至跳上床、坐在產婦的身體強壓。這是我最介意、也是明確會發生危險 的「生產程序」,幸運的產婦可能只是肚子瘀青疼痛,這兩年也有產婦因此子宮破裂、胎兒死亡,許多國家早已禁止這種行為,台灣的產婦卻還感謝護士「幫自己順 利生產」,或是主動要求壓肚子。想想,孩子還在肚子裡呢,平常那麼怕碰撞到,怎麼到了最後一刻,又這麼暴力的擠壓他呢?(相關新聞參考:壓肚助生致女嬰死 傷心母親PO網泣訴,留言也很值得讀,很多媽媽都不知道壓肚子的風險。

你發現了嗎?總歸幾項被視為「必要」的生產醫療措施,都開始於醫院認為「產程停滯」,開始打催生劑,展開不正常產程,然後不得不打無痛分娩,最後只好壓肚子、剪會陰。這一連串的連鎖效應,對醫院來說,只是當天眾多「醫療程序」的一部分,對媽媽和寶寶來說,卻是一輩子唯一的生產經驗。


另外,還有幾項內容,產婦也可以考慮向醫院爭取。

A、延後斷臍:
一般在醫院生產,都是立刻斷臍帶,然後拍打寶寶,強迫呼吸。延後斷臍,則是讓寶寶在來到世界的第一時間,先趴在媽媽身上,繼續感受媽媽的體溫、心跳和撫摸,慢慢的從臍帶呼吸轉變為肺部呼吸。(當然,如果可以由老公或家人剪斷臍帶,是更好的新生命開始。)

B、讓寶寶主動尋乳:
一般醫院在寶寶出生後,第一件事 就是清潔寶寶,然後短暫的放到媽媽懷中後,就會再度隔離,過一陣子才會送到媽媽的休息病房(如果是選母嬰共室的話)。不過許多溫柔生產的紀錄影片都證實, 若在第一時間讓寶寶躺在媽媽身上,寶寶是有能力自己找到媽媽乳頭,立刻開始吸奶的唷!這種初次哺乳,不但能刺激媽媽子宮收縮、順利排出胎盤、刺激母乳分泌,也會提升寶寶的安全感,刺激寶寶的感官發展。

其實產後幾小時,也被稱為「母性敏感期」與「胎兒警醒期」,之後寶寶就會進入好幾個小時的深沉休憩期。所以如果能先讓寶寶在第一時間,和媽媽及其他家人接觸,對全家人(包括寶寶)來說,都會更有安全感及成就感。

前面寫了這麼多,究竟產婦有沒有辦法以更自然的方式減緩疼痛?

因為我也還沒生產,只能盡量查閱資料與大家的生產經驗,所找到的方式如下:
a.了解並主導整個生產過程,越清楚生產所發生的一切,越不會感到緊張害怕。
b.待產時自由走動,找到最放鬆的姿勢,有人是蹲著,有人是趴著、坐在生產球上,也有人只想待在馬桶上,或是左右搖晃骨盆,放鬆骨盆肌肉,什麼樣的姿勢都會比被綁在床上來得容易減輕疼痛感。
c.以泡溫水或淋浴都有助於減緩疼痛。

最後,來談談剖腹這回事。

台灣剖腹產率有「三高」:高於國際標準 、診所高於醫院 、在某些特定縣市偏高。(醫改雙月刊第39期)。WHO曾建議,剖腹產率應在15%以下;美國與台灣相似,大約都是30%左右,每三個孩子就有一個是剖腹出生。

(2010年監察院的調查資料:全國醫院剖腹產前三名,第一是新竹市某婦產科診所80.7%,第二名是基隆市某婦幼診所67.3%,第三名是台北某婦產科診所59.6%。過分的是,懷孕女醫生的剖腹比例比一般民眾少1/3,醫師太太的剖腹更少上1/6。)

台灣產婦也不能怪醫師,常看babyhome或ptt的媽媽寶寶版就知道,一堆產婦(或家人)真的會要求指定日期、吉時生產。另外,醫師鼓勵剖腹,則是希望減少接生時的意外,所以當寶寶太大,或覺得自然產時間太長時,常立刻下判斷要改剖腹,另一個影響因素,就是台灣名人太愛剖腹產了,營造出剖腹產可以更快恢復身材、維持陰道緊實。更多內容可以參考台灣剖腹產率偏高與病人安全生產剖腹率高達34% 監院糾正衛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