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從很嫩,變成比較不嫩了。
1.進入一個教室觀察
1)評斷
像是看到別人穿了一件衣服,我們習慣用好不好看來評斷,但是是衣服本身好看,還是個人覺得好看?通常是個人覺得好看,所以後來思慧師都說,她喜歡或不喜歡。
2)觀察與記錄
思慧師用了一個比喻,像一個a媽媽進入b媽媽的家庭中,她總是會看到喜歡跟不喜歡的地方,但不能說這好不好,因為對於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獨特性,也包含這個媽媽自己各人的特質。但重要的是,在觀察與討論的過程中,彼此都在裡面成長。
3)學習
學習開放自己、坦承自己的錯誤(老師在自己的班上就像國王,所說所做的都要深信不疑是對的,否則孩子會知道而無所適從。)、接納一面鏡子存在在自己班上。
2.在一個班級內,問問題怎麼問?
婷瑋師:在一堂課裡,老師如果拋出一個學習工作,在巡堂時,要去關注會的學生還是不會的學生?當然是後者,因為她不能自己學習,老師要去引導。那些會的學生你就只能讓他們自己去發揮,看他們能產出什麼,都是令人驚奇的。
當問全班問題的時候,問題層次比較低,程度比較後面的學生可能會、而且他也舉手了,一定會去點他。這時候就會提出一些問題層次比較高的問題,讓那些程度比較好的學生回答,讓他們去思考,這個時候就是照顧他們的時候,如果都沒有一些層次比較高的問題,那他們在這堂課裡,就沒有被照顧到了。
當我在想問題的時候,就會分三個層次思考,來分別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
3.我重整重順師的觀察(包含他對我的課的觀察)
1)一年級老師的教學結合了動作、節奏,學生越來越能進到課堂上。他們從一開始無法坐下來上課,到後面慢慢穩定能夠坐在位子上,是一段過程。
2)對於我提出的教學內容與方式,老師都讓我嘗試,沒有給予什麼想法,因為他覺得,我應該自己去實驗看看,我學了太多理論,但是對於真實的班級並沒有什麼經驗。應該多多體驗。透過這樣的過程,看到學生的混亂,或許我會被嚇到,然後重新整理再出發。這樣的過程對我是好的。
3)一月研習結束後的實驗晨圈,學生已經能夠跟上老師的教學了,或許是學生習慣老師的教學方式,或許是老師出關之後的成果,不清楚。我猜是前者。
4)二年級班上的學生,在這段時間,也真的改變了一些。他們對於節奏很有感覺,能夠隨興表演。
5)怡恩有次不能來上課,問老師說:"可是我下午有那個(鼓樂社)的課耶!"
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研習筆記
標籤:
學習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