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人生課題

人生是一個大教室
來之前,我們早已為自己預備好要修的學分了

每個學分都配有不同的作業
我們也已經準備好由誰擔任自己的老師
由誰擔任自己的同學
由誰負責監督、執行作業的內容

如果害怕、脫逃
或是由其他人代為作答
我們都會知道

因為困難,可能一次不能夠讓我們完成這項作業
於是,挑戰會接踵而來
可能一次比一次更加艱鉅

或許早已經知道我們可能會這樣
所以已經安排好
如果沒完成、沒做好、逃避了...
那麼同樣的挑戰會一再出現
直到我們真的完成了這項作業、找到最好的方式去面對
我們才不需要再去經歷這樣的挑戰
或許,應該說:就算再來這樣的挑戰,也早以輕鬆面對,不需要再視為是種挑戰

一些父母(尤其指我的父母)
因為太愛孩子了
所以總是希望孩子們不要面對這樣波波折折的人生
於是,為孩子們鋪了一條他們認為最平坦的道路
殊不知
這是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

我想,父母是孩子們安排來陪他們度過這樣的挑戰
而不是希望父母幫忙他們逃避、或幫他們完成作業
但孩子們或許也早已經知道父母會如此了
所以,這應該也是作業之一

怎麼讓父母安心、了解作業應該要自己完成
不管是抄寫答案、想出自己的答案...
都應該是自己親手去完成的

屬於自己的人生課題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報名師訓班的自傳

我,去年(民98)六月我畢業於新竹教育大學,還在尋找一份適合自己又具挑戰性的工作。我一向積極,又極力與惰性抗衡中,我發現,熱忱與使命感對於惰性是最具有效果的。


剛進大學時,沒想過自己要做一名教師,只是努力在周圍尋找能讓自己的能力提升的方式。我曾參加清大與交大的學生組織,並參與創立竹大思沙龍的核心幹部群。在這些組織中,我學習了挑戰自我的能力、承擔責任、勇於犯錯、並面對自己的錯誤,學習細心與耐心,也認識了一群很要好的夥伴們。

大三那一年,我有幾位同學到德國參加華德福師訓課程,他們跟我分享了許多他們的學習內容與心得,那些分享深深的吸引我。「如果我也能夠在這樣的學習環境底下成長該有多好」這是我的第一印象。與人分享就像是我的使命一般,越離這個教育越近,我越下定決心:我要當華德福教師!

這樣一個想法卻跟我父母的想法有些出入。我爸爸自己經營一間小小的鐵工廠,他對於工作的態度是細心與專業,他認為教育能讓一個人翻身,因此對我的期待非常高,他認為我的未來應該往資訊產業發展;我媽媽幫忙我爸的工作外,是一名家庭主婦,除了認真完成工作外,平常喜愛自己做手工,她認為女人在社會裡只求安穩過一生就好。我經過了數年的爭取,目前他們已經能漸漸接受我不順著他們所希望、所安排的人生道路而去。

我的父母一直催促我找工作,穩定的生活收入是他們所希望的,在經濟壓力下,他們認為在不景氣的現在,有工作就去做。但對我而言,工作內容與能成長的空間更甚於那些薪水給我的意義。對於職場而言,我是否能夠提供一個相當於薪水的能力也是我所在乎的。因此我現在仍可稱為無業公民。

或許做為一個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我還不具備足夠的信心與能力於成為一名帶班導師,所以我希望能夠讓自己學習更多關於華德福教師所具備的相關知識,並有更多的練習與心理準備。我希望能夠參加今年竹大開辦的師訓課程。我會在其他時間工作或工讀以負擔我的學費,也在工作中訓練自己的工作態度與其他社會互動能力。一方面也希望多接觸小孩或學生,做為自己實踐的練習。我的目標是在三年師訓後,已經成為一名華德福小學的教師,並且希望能夠帶滿一屆或至少四年。

面對即將開課的師訓班,我有高度的衝勁準備迎接滿滿的收穫,我希望這一次訓練自己如何準備課程。以往我是以一個學生的身分上課,現在我將自己設定為一名帶班導師,如何畫出一整年的課程的藍圖、如何規劃每週的課程、如何銜接各科,並為不同氣質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課程內容與傳遞的訊息,是我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在這群我已經熟悉的老師的帶領下,我相信我能更快的進入狀況。

怡臻
2010.05.12寫於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