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轉自網路] 如何幫助孩子頭腦平靜內臟強壯

如何幫助孩子頭腦平靜內臟強壯--你是自己和孩子最好的醫生

今天參加了來自澳大利亞的Clive Minten老師(有著近30年經驗的韻律按摩師,擅長看各種年齡階段的疾病,學習過中醫)的“你是自己和孩子最好的醫生”工作坊。Clive 老師談了很多,我就自己記錄的內容整理如下:
 
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強壯,很多問題不是他們身體的問題,而是父母的問題。和成人可以自己協調不同,孩子需要父母讓他們感覺安全,需要父母的照顧,去發現他們的疲勞和不安等。需要父母去説明孩子的頭部和內臟良好的協同工作。
 
一.頭部和內臟的活動與發育對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這兩部份的活動情況可以通過以下特徵來觀察:

1. 通過睡眠可以瞭解孩子頭腦的運作情況——孩子的頭腦(神經系統)是否容易平靜下來
孩子們的頭腦很容易繁忙運行,也容易緊張,常常是興奮容易,安靜下來很難。成人大多能夠讓自己頭腦安靜下來,孩子卻很難。

什麼是好的睡眠呢,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徵:
a. 入睡容易
b. 夜晚翻身少,不會中途醒
c. 醒來容易,起床容易
 
如果出現睡眠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判斷:
*太難入睡:多因為頭腦難以停止思考,身體的上半部份(特別是肩部)太緊,難以放鬆。
*半夜醒來:多受到了驚嚇。
*晚上睡覺動得太多:睡得不深,消化系統太緊張了,特別是腸道太緊張,肌肉也可能太緊,短期內出現也可能是孩子們臨時遇到了困難。
*早上不容易醒來:腹部太沉重,多因為入睡前吃得太多。
 
參加的學員們討論自己家的孩子後發現,我們的孩子和身邊的孩子大多數都是頭部很難安靜下來。

2. 可以從胃口和消化來瞭解孩子內臟的情況。

a. 如果孩子不愛吃,因為消化系統沒有活躍起來。

b. 如 果孩子吃太多,常因為頭腦太活躍,太繁忙。有時我們會以為孩子吃得多就是胃口和消化好,值得一提的是,孩子非常愛吃和吃得過多,原因卻可能是因為孩子的頭 腦太緊張了,孩子自己難以讓頭腦放鬆,而吃東西的時候,頭腦很容易平靜下來,頭腦這時很舒服,所以孩子用吃東西的方式來緩解自己頭腦的過強和緊張。(正如 很多肥胖的成人,它們吃得多,是因為它們不能控制自己頭腦的思考,不能讓頭腦慢下來,通過吃,它們感覺平靜。所以,肥胖症通常是神經系統的問題,而不是消 化系統的問題)

c. 胃口和消化好(我們常說的脾胃好),身體產生的血液就很充足,能有充足的血液來讓孩子的頭腦放鬆,如果血液不夠充足,頭腦是很容易緊張,很難放鬆的。
 
二.孩子的頭腦太容易過忙和過於緊張,這對於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很多不好的影響,舉例如下:
1. 蛔蟲:可能頭腦太強、太忙,腸道變得很緊張,也很冷,蛔蟲更容易生長。

2. 睡覺吃手或安撫奶嘴:睡覺吃手是讓胃裡感覺有食物正要攝入,讓胃等待食物,胃裡的神經系統開始活躍,從而頭腦的神經系統逐漸平復下來,孩子慢慢入睡。相比無法入睡,這是孩子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但是這會讓胃太疲勞。

3. 大便很臭:腸道的神經會隨頭腦神經的緊張而緊張,緊張和偏冷的腸道是消化系統不太活躍的原因,這樣的大便往往很臭。

4. 孩子常以低沉和持續的聲音哭個不停,一直哼哼:腸太緊張,很不舒服,快要疼痛的感覺。
神經系統太緊張活躍,器官的發展會跟不上神經系統而收抑制;讓神經系統平靜下來,內臟器官會得到強化。
 
三.孩子是很開放很容易改變的,如何讓孩子的頭腦更容易安靜下來,如何讓孩子的內臟更加強壯,方法有以下一些:

1.讓孩子感到安全,神經系統更容易安靜下來。(這一點很容易做到)

2.好的食物,運動,可以讓孩子的內臟更強壯。

3.放手讓孩子做對他有點難度的事情;堅持讓孩子做他應該做,但是他不願意的事情(這一點很難,但是非常重要)。

4.不要幫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情,這會讓孩子失去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諸如吃飯,穿衣,整理玩具等等事情,都是讓孩子內臟活躍起來,更加強壯的。

5. 世界對於孩子來說太忙了太快了,對於成人也是如此,我們要試著放鬆。如果我們帶著焦慮和繁忙去幫助孩子,結果常常是讓孩子感到更焦慮繁忙。

6. 父母的權威不需要嚴厲,但一定要清晰,這對孩子很重要。清晰的節奏、界限和規則會讓孩子們平靜下來。

7. 孩子並不需要一直不斷有新的東西,他需要清楚知道該發生什麼,需要熟悉的生活和節奏。

8. 孩子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夫妻才是一輩子的伴侶,孩子只是來參與到我們之中,他應該依照我們的方式去生活,而不是我們圍繞他改變。當這點明確的時候,孩子會感到安全。

9. 有想像力的玩耍可以幫孩子消化他的經驗。(給孩子的玩具太精細,太具體,孩子就失去了他自己想像的空間,他只是在玩別人的想像)
 
10. 成人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父母要儘量的做到更好,比如我們要儘量讓自己更清晰、一致、公平、信守承諾、情緒平穩。

11.不要讓孩子做太多決定,不要什麼都孩子說了算,這樣孩子很難發展出自我控制的神經系統。

12.父母之間充分的討論,孩子什麼要做,什麼不該做,真正地面對問題,且堅持執行,孩子通常比我們想像更快地就改變和跟隨了。例如:吃飯到處閒逛的孩子,堅持讓孩子在就餐時間加入到大人中到餐桌就餐。通常只需要嚴格的堅持一次,並不要讓孩子感覺有其它的可能,孩子會很快改變。

13.韻律按摩


四.兩種韻律按摩的方法
 
1.用單手或者雙手按摩孩子身體的某個部份,老師的例子是把孩子的一個手掌放在自己的雙手掌之中按摩。這樣的按摩可以幫助孩子放鬆,頭腦安靜下來,要點如下:

A.讓自己先放鬆下來,雙手掌緊貼,包裹著孩子的一個手掌,按摩者的雙手掌以打圈的方式(兩手之間的節奏如同蹬腳踏車的雙腳運動)輕貼著孩子的皮膚輕輕的揉動,但是並不在皮膚上滑動。
B.按摩的節奏和孩子的呼吸相同,手掌按摩的幅度越來越小,卻越來越深入。節奏慢慢的減慢,帶動孩子的呼吸慢慢的減慢。 Go slower, smaller, deeper
C.專注、全心全意於手的按摩上
D.通過對孩子手的工作,作用於孩子頭部
E.沒有眼神交流,眼神交流讓孩子頭部清醒
F.可用一隻手做身體的其它部位。例如,懷抱孩子,按摩腹部。
 
2. 洋甘菊熱敷,溫暖內臟,幫助孩子睡眠,幫助內臟強壯。

A.在開水裡泡入洋甘菊,約泡五分鐘左右。
B 用毛巾在洋甘菊的熱水裡浸一下,擰乾後,溫度大人雙手可以承受的情況下,熱敷鋪于孩子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最好也敷住腹部兩側。熱敷的毛巾外面用毛巾或者浴巾蓋住。特別注意孩子全身的保暖。
C.每次熱毛巾大概熱敷幾分鐘,一共做兩次就可以了。熱敷的時候,坐在孩子床邊,接觸到孩子的手,可以給孩子講故事或者用按摩方法來按摩一下孩子的手。
對於這兩個按摩,有關鍵的需要強調的一點:按摩對孩子的頻率越少越好,因為這樣容易讓孩子形成對於大人幫他安靜下來的依賴,這會讓他失去學會自己放鬆的能力。
通常我們只在孩子很疲勞,但是自己卻不能放鬆自己時做。
洋甘菊的熱敷,做一次,可以停止做,觀察幾天孩子的內臟是否強壯一些了,是否可以單依靠強壯一些的內臟就能自己睡得很安穩了。
這些方法對孩子效果很好,成人用以上方法卻很難有明顯的效果。
 
五.Clive 老師還談論了人一生神經系統的成長,大致如下:

1. 初生嬰兒:神經系統是最敏感的,但是他們還不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神經系統。他們吸收所有的資訊,因為太過於敏感,所以初生嬰兒只能醒很短的時間,需要大量的睡眠來消化這一切。在孩子34個月之前,太明亮的光線,太吵的環境都不適合孩子,會讓他們全身緊張,從而很快影響到消化系統。

2. 嬰兒:他的敏感最開始是對外界,慢慢的向內感受自己的身體,去感受、去控制、去平衡。1歲站立,2歲說話,3歲自我意識。小孩很容易疲倦,即使是哭上一陣都會讓他疲倦。

3. 幼兒:3歲以上,與其他人互動,通過模仿學習。簡單的玩具更有助於他們變換著不同的想像去模仿。想像也讓他們的器官變得複雜起來,更有能力,力量更平穩,不容易疲倦。

4. 56歲後,身體不會長得那麼快,可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內在關注,對故事(名人、有勇氣的人等)感興趣,心靈也想變得強壯,想成為那樣的人。

5. 青春期後:更多的自己獨立的思考,對諸如幾何,正義,公平等感興趣。

6. 成年後,知道自己如何做,發現自己的能力

7. 40歲以後,知道什麼自己不能做,發展的任務是讓自己不要固化,想到自己沒有想過的東西。身體的能量開始減少,但兒時打下基礎的良好內臟器官可以正常工作,提供足夠的血液讓頭腦思考(說明兒時的身體基礎是多麼重要)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這一碗,喝得痛快!

這一碗,我把紫菜放了進去,想必加了熱水下去,就是很棒的紫菜湯了。突然我愛喝的芝麻湯出現在腦海裡,於是我舀了一匙芝麻粉放進了碗裡,恩,這一定會是很美味的湯。

喔買尬,這味道真是尷尬!紫菜很香,芝麻也很香,但就是尷尬。倒掉嗎?浪費了。喝掉!這也大概是我現在的狀態,是我創造了這一碗尷尬湯,我得自己承擔。看是喝掉還是倒掉。

紫菜很好,芝麻也很好,但兩者現在加在一起就是給我很痛苦的感覺。我可以記取教訓,下一次絕對不把兩者再加在一起,或者加在一起之後,再混點什麼看慧不會好一點(發揮實驗精神),或者還有其他的選擇,紫菜湯喝完再喝芝麻湯什麼的。下次如果忘記,又把兩個加在一起,也不是我不想要想起來,而是我的能力的確只有忘記的份。

有時候不是不想,只是能力問題。但尷尬的是,你又無法承認自己能力不足。你心想,我下次改進,但誰等得到你改進?

你承諾了你要改進,卻無法改進,除了對方無法等待之外,還要再背負一個謊言的罪名,說與不說?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別總是對孩子說 我們需要帶著他一起做

1125日《東南快報》親子版塊專題報導了顏于玲與戴照華伉儷《如何快樂做父母》講座:《別總是對孩子喋喋不休,我們需要帶著他一起做》,特將完整版上傳博客,以饗眾人。

[转载]带着孩子一起做----颜于玲戴照华伉俪《如何快乐做父母》讲座分享


別總是對孩子說 我們需要帶著他一起做
來自臺灣的著名教育專家顏于玲老師給福州家長們上了一課 告訴你如何養育0-7歲孩子

    你知道,為什麼孩子的精力總是那麼旺盛,從早到晚動個不停也不知道累?你知道為什麼當你對孩子說的時候,孩子總是充耳不聞?當你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時,用什麼辦法能讓他立刻行動?
    1116日晚,來自臺灣的著名教育專家顏于玲老師、戴照華先生伉儷給福州的父母們帶來一場有關兒童教育的精彩講座——如何快樂做父母,重點說道如何快樂養育0-7歲的孩子。

有圖景帶著想像力的語句充滿魔力
    在分享顏老師講座內容之前,讓我們先來分享兩個孩子的小故事。看看是什麼讓他們發生變化。
    第一個故事:在幼稚園的點心時間,水果盤裡有各種切好的水果,一個孩子就是不願吃李子。於是,顏老師湊到他耳邊,溫柔小聲地說了句:李子喜歡你喲。孩 子不屑地看了看她。顏老師又說:是真的啊,李子就是很喜歡你,它就是好想到你的肚子裡去跟你做朋友啊。說完,孩子看了看李子,說了句:好吧,我試一 塊吧。結果這個孩子一下吃了好幾塊李子。
    第二個故事:有位來聽講座的媽媽說,她兒子每天早上起床後都不願意疊被子,以前她總是不停地跟兒子說,你要學會自己疊被子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 做你為什麼又不聽話你必須把被子疊好等等,到最後總是以火爆場面收場。聽了顏老師的講座後,她試著改變了說話的方式和語氣。她首先平復 自己的情緒,以輕柔的充滿圖景的聲音跟兒子說:你看,被子工作了一個晚上,它已經很累很困了,現在它需要好好地睡一覺,我們要幫它整理好,讓它安靜地休 息吧。沒想到,兒子聽了這些,立刻輕手輕腳疊好被子,還在疊好被子之後給小被子講了一個平時媽媽跟他講過的睡前故事。

帶著孩子一起做家務和遊戲
    顏老師指出,0-7歲的孩子是發展孩子意志力的階段,凡是涉及到四肢的事情都是運用到意志力,意志力就是行動的能力; 7-14歲,孩子開始發展情感的能力。如果意志力發展好的孩子,你會發現孩子上了小學以後,開始會做一些自己真正是從內心想做的事,他們會感覺到自己越來 越有力量。孩子的情感有兩個能力,一個是同感力,一個是反感力。簡單地說,同感就是有相同的感受和看法,反感就是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0-7歲的孩子同感 力是很強的,他們看到一件事物,都是立刻投入,因為他們與這個世界是一體的,對世界充滿無限的好奇心。7歲過後的孩子自我入駐,開始感受這個世界與他是分 開的,於是開始產生反感力,反感力有助於孩子思考和覺醒。同感力和反感力在不同年齡段孩子身上有著不同重要的作用。但7歲前孩子不應該有著明顯的反感力。 而9歲過後的孩子如果沒有反感力產生,也意味著我們需要去喚醒他。
    現在孩子之所以過度躁動、注意力缺失、過敏性疾病、暴力傾向增多,除了整個社會的快生活,更多時候是父母太經常說,而不帶孩子去做,孩子吸收太多的說教,沒有機會動手去釋放。所以七歲前的孩子,你只需要帶著他去做事就好了,一起工作一起遊戲,不需要說得太多。

    講座上,顏老師提了一個問題,你知道做什麼活動可以同時刺激孩子的腦神經和意志力嗎?台下家長紛紛猜猜,手工?”“畫畫?”“很簡單,玩嘛!答案 出來後,台下譁然。顏老師告訴大家,道理很簡單,孩子玩的時候會用到四肢,動的時候會啟發腦神經系統工作,腦神經需要透過遊戲和工作來整合資訊,這裡說的 工作可以是手工、畫畫,也可以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
    0-7歲是孩子腦神經系統蓬勃發展的時期,腦神經系統和意志力需要交融,孩子如果接觸的自然事物越多,透過越多的凸觸去刺激腦神經,孩子就越聰明。0-7 歲的孩子就是一個感觀體,通俗地說就是一隻大眼睛,會全盤吸收外界所有。孩子會同感活在環境中並敬虔將一切吸入建構他的物質身體,這就是為什麼環境對孩子 重要的原因。在假日裡,父母可以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讓高山泥土花草滋養孩子的感官,刺激腦神經發展,這也就讓孩子預備了非常好的學習能力,為小學學習 打下良好的基礎。

規律生活及良好的生活習慣至關重要

    家長一定能做到,卻都沒有堅持去做的,就是帶給孩子規律的生活。規律的生活會帶給孩子莫大的安全感,孩子已在規律的生活裡,孩子都知道接下去會做什麼,他 會很安心。每天早上起來刷牙洗臉、吃飯前洗手、飯後洗碗、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早睡早起,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良好的生活習慣會在這些細小有規律的 節奏中養成。如果你給孩子一天好的韻律,有日的規律、周的規律、月的規律、對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能簡單去做到。父母不去堅持 帶孩子規律生活去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又常常在說教,孩子就很燥動,精力過盛。透過簡單有規律的生活你可以讓孩子健康地累,到吃飯點就想吃飯,到睡覺點就想睡 覺,這樣的孩子健康快樂,父母也能在正確養育孩子中得到愉悅和輕鬆,做一個快樂的父母。

父母平穩情緒和諧關係

    0-7歲孩子在建構他的物質身體,孩子身體內部器官基本在七歲前大致都建構完整了。現在孩子身體健康不健康,是絕大多數父母所關心的重要問題。父母們會重 視給孩子吃有機健康營養豐富沒有污染的食物,但這就夠了麼?肯定遠遠不夠,因為父母不僅要孩子有一個強壯的身體,也要有一個健康的心靈。七歲前孩子非常敬 虔和同感,他會把周遭一切都吸入建構他的物質身體,包括父母的情緒和關係。講座上,顏老師舉例一個悲傷的母親,他的孩子嘴唇會經常乾裂,是因為母親情緒影 響了7歲前他的身體實質器官的發展,他的物質身體內部器官成長是有缺陷的。所以父母良好平穩的情緒以及夫妻之間和諧的關係,會使著孩子身心發展朝著健康方 向發展,對他成年後的情緒控制、人際關係的處理都有莫大的影響。顏老師在講座上說了一句經典的話:我們將成為孩子最終的真實,當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的人, 首先你要成為那個人,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榜樣。

幼稚園當孩子的長者,初中當孩子的朋友

    0-7歲的孩子有著天生的同感力,當你用充滿圖景的語句溫柔地引導孩子,帶著孩子一起工作,用規律生活安排孩子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帶著孩子去大 自然感受四季,這樣的孩子會非常順從並跟隨你的引導,你會成為孩子的明燈和長者;上小學時(7歲以後),孩子開始發展情感,到九歲孩子會開始發展反感力, 開始自我醒來,這時候的孩子突然會發現這個世界與他平時感受到的完全不一樣,孩子的性格會與之前完全不同,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會突然變得沉默,一個很乖的 孩子會突然變得不可理喻,恭喜你,你的孩子發展得很健康。但家長需要保持一份清晰的意識,去包容和理解孩子這個階段反常的行為。顏老師指出,現實中家長的 行為偏偏倒了過來。在幼稚園的時候跟孩子講民主,給孩子很多選擇,把孩子當成朋友,而到初中高中,反開始管孩子了,其實是需要相反的,到了初中高中要把孩 子當朋友,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和孩子真誠對話,不能強加管制,這樣孩子才願意將自己的秘密告訴你,你才能真正瞭解自己孩子思想,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人物名片
顏于玲老師在臺灣從事華德福教育二十多年,是臺灣善美真華德福幼稚園、海聲華德福小學創辦人。紐西蘭國際鳳凰大學管理碩士、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研究生。支 持臺灣同仁創建三所華德福幼稚園,支持台中巿磊川小學初期創校,支持臺灣第一所優律思美學校成立,在教師大會最後一天臺灣同仁上臺分享的時段,她是被臺灣 同仁感謝最多的人!

父母必知的10種教育思維

【父母必知的10種教育思維】

1.你無法給與孩子自己所沒有的東西:

若手上沒有糖,如何給孩子一顆糖?如果本身不快樂,如何帶給孩子快樂?如果對自己也不能忍耐接納,那便無法對孩子忍耐接納。所以做好父母的重要前提是照顧好自己,讓自己是個有能量給與的父母。


2.當孩子溺水時,不是教他游泳的好時機:

溺水的孩子需要的是及時的一把,因為他沒有餘力去學習。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也不會是灌輸規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只有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 才能快速幫孩子穩定情緒,進而能跟孩子講道理。給予同理心與了解,能幫助孩子接納自己、消散情緒,並因此對父母產生信賴感。


3.要做一個恆溫器,而不是做溫度計:

提供給孩子穩定的態度,而不是隨著孩子的情緒起舞。因為孩子的情緒並不屬於你,不要認為是自己的責任。用心傾聽,並表達理解,反映孩子的當下狀態,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感受與行為。不要跟隨孩子的狀況,自己也情緒起伏、言行失控。


4.珍貴的關係是由細小處點滴累積而來的:

要珍惜與孩子的每一個互動,不是等待大事發生時才出面處理。總期待等待更重要的事件才去參與孩子的世界,反而失掉許多小而珍貴的機會。珍惜每天細微的相處,就能建立深刻的依附關係。如果不能用心於孩子的小事件,就不能去期望參與孩子生命中的大事件。


5.鼓勵孩子的努力與展現的特質,而不是讚美行為的結果:

孩子通常接受了太多膚淺的讚美,如好棒、好厲害、好可愛等等,或許會有一時的得意,但卻是依賴外界的評價,而不是培養正向的自尊。具體的指出孩子的能力與特質,這樣孩子才會從中發現自己能力與特色,進而認識及看重自己內在的特質。


6.重要的不是當時做了什麼,而是事後你做了什麼:

父母不是完人,總有判斷不當、處理不周的情況。但是父母不要為內疚所困,擔心會對孩子造成長期影響。重要的是去學習,如何處理自己所犯的錯誤。如何在事後理性回應、說明,在坦誠中讓孩子學習勇於認錯與負責的行為,也同時示範了如何修補、維護關係的態度。


7.當無法接納事實時,給予想像的空間:

孩子常會有許多負面的情緒與攻擊力要發洩,因此表現出一些不當的行為。孩子可以藉由想像得到一些在現實生活中不能獲得的東西,表達出真實生活中不會被接受 的情緒和希望。因此,如果不是有具體的破壞性行為,透過遊戲、畫畫、說故事等,可滿足孩子具破壞力的「想像」。不過度限制孩子的想像,就能幫孩子的壓力找 到出口。


8.如果定下規則與限制,就要貫徹執行:

孩子的生活需要有明確的界線與指示,而不是完全無條件的接納。有明確界線才可以建構安全的關係,所以不要隨意恐嚇,但是當你設下合理的限制後,便要跟進執行,否則會失去可信度與減損關係。而孩子也才能從堅定的限制中,學習自我控制,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9.回答問題背後的真正問題:

孩子常常是透過疑問句做某些關係的探索,與父母迂迴的溝通。許多問題其實本身意義不大,重點是問題背後孩子真正想說明的是什麼?了解問題背後那個問問題的孩子,他當下內心的可能疑慮是什麼?可能會有更重要的發現。


10.精簡說話:

過於冗長的陳述常流於說教,也讓孩子失去注意的焦點。所以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別讓孩子聽了一大篇,結果什麼也記不下來。讓重要訊息能夠進入孩子腦中的方法就是要精簡明確。


怪獸家長 MonsterParent's photo.

Extra Lesson暑假開課囉!

102補正教育(Extra Lesson)師資培訓基礎課程

在寬廣的世界之中
生存與活動的是
那真正的人
而在人的最內核心裡
存在著世界映照的象
我結合了這兩者
從而實現了
存在的意義
~ 魯道夫.施泰納《詩與冥想》

以人智學為啟迪的補正教育
補正教育是協助有學習困難的孩子之一種方式,使他們的學習獲得一個更好的基礎。出自於華德福教育而創立的補正教育,是為了使人類的(靈性)成員和諧化。今日全世界的華德福學校都在應用補正教育。在此次的師培基礎課程中,我們將會以謹慎的態度去嘗試從人的研究來發展每一個練習,以便了解孩童、經驗其障礙,並找出你如何去幫助這個孩童。

一、進階班
日期:102年8月14日-8月18日

二、初階班
日期:102年8月7日-8月11日

三、報名方式:回傳所附報名表至傳真04-23202769、或e-mail:freeheart.tw@gmail.com
或至自由心苑網誌www.freeheartgarden.blogspot.com網路報名
四、課程洽詢:電話04-23202305;e-mail:freeheart.tw@gmail.com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這不是分享,這是搶奪

其實是搶奪(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虎妹剛剛把喜帖寄出去的隔天,她的未婚夫就失業了,當公務人員的虎妹陷入了兩難,她知道每個來參加喜宴的親友都會問起雙方的工作,只是那個當下她也只能選擇了當作一切都沒發生過,繼續著婚禮的籌辦。

結 婚後,虎妹一肩挑起了夫家的房貸,也挑起了一家的支出,三個月過後,她的老公找到了新的工作,終於讓她的壓力不那麼重,當她以為終於可以放鬆時,公公說答 應了朋友要出國玩,於是,全家就要她這個媳婦支出旅費,虎妹想想既然壓力不那麼大了,公公很節省沒出過國,出點錢孝順老人家也是應該的,於是,就很爽快地 付了錢。

這 一來,公公開心了,於是,那一年,公公一年之間就出國玩了四次,每一趟都要這個媳婦付錢,嫁出去的小姑買回來給父母的東西,也仗著自己已經嫁出去了,所以 要虎妹這個媳婦付錢,另外還有每個月給公婆的生活費,加加總總起來,那一年,虎妹光給夫家的錢就超出了自己的薪水,還必須跟娘家的姐姐商借。

虎妹的姐姐知道了她的狀況,很生氣,不但不借錢還問『爸媽養妳到大也沒有讓妳花錢送他們出國玩,怎麼對公婆這麼好?』,虎妹很難過地說:『如果我不出,他們就會說我不孝順。』

後 來,虎妹要生產了,她想留一筆錢等孩子出生時候可以好好的坐月子,也支付新生兒的開銷,才剛剛存第一筆錢,公公又說要出國玩了,依舊要她出錢,這時候的虎 妹生氣了,開始跟丈夫大吵,虎妹不平,為何公公的四個孩子沒半個人出半毛錢,就只有這個媳婦要負擔全額?一年出國四次,每次都要她出錢,會不會太誇張?


虎妹的老公對著她大吵,堅持她賺的錢比較多,爸媽又指定她出錢,她當一個媳婦的人就要孝順,爸媽說的話,不可以不聽、不順從,兩個人為這件事情吵得很兇連離婚都說出口了,老公一氣起來打電話給虎妹的姐姐,憤恨的告訴虎姐說:『妳妹一點都不孝順,是個不孝順的媳婦。』

虎 姐不是省油的燈,幽幽地回答說:『很抱歉,我家家教不好,我妹不孝順,連我媽媽養大她到大學有個好工作賺錢,都沒受過她招待出國旅行,怎麼可能招待一口飯 都沒養過她的公公出國玩這麼多趟,這是我們家教不好,以前沒有要她出錢招待媽媽出國的訓練,姊姊跟你道歉,這樣不孝的媳婦太不該了,我贊成你跟我妹離婚, 讓我妹回家好好的檢討檢討,請妳把我妹送回來,最好越快越好,不然我怕她錢被挖空了,我媽就沒有辦法訓練她孝順了。』

虎 姐說完這些話後掛斷電話,馬上打電話給虎媽,警告她如果接到女婿的電話,記得幫自己的女兒,虎媽也很氣,只是還是會擔心的問:『這樣別人不會說妳妹妹不孝 順嗎?』,虎姐冷冷地說:『如果夫家有緊急的狀況,醫療或者是其它急需,妹妹不幫忙說不過去,不過平常就有給公婆家用了,還要幫公公付錢一年出國玩四次, 如果這件事情才是孝順,那為何她大伯、小姑、小叔都不需要孝順?只要我妹孝順,說穿了,這只是打著孝順的大旗,行搶奪的行為吧?』

那一次之後,虎妹的老公不敢再逼著虎妹把錢拿出來讓公公出國玩,而虎妹的公公就回復了娶媳婦之前的習慣,再也捨不得花錢出國玩了。


在我的第一本書中有寫過,從我有孩子開始,我就告訴孩子『妳可以不要分享』,孩子的每樣東西都屬於他的財產,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分享,我不會逼著孩子 分享,也不會硬要她把東西送給別人,只因為這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不能分享,婚姻不能分享,財產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跟我分享,孩子必須學會哪些東西願意分 享、哪些又必需要懂得拒絕,而不是只有『分享』兩個字就可以打發的。


第二胎懷孕到了後期我卻犯了這毛病,有一次我跟女兒在聊天,我問女兒:『如果弟弟長大了,想要跟妳借玩具,妳會借嗎?』,女兒說:『不一定!要問過。』, 我又繼續問:『那如果那時候妳去上課,去學校,那弟弟可以不用問,先借嗎?』,女兒想了想說『不可以,還是要問過我。』


那時候的我不死心地繼續問:『那像車車可不可以開放不用問?』,女兒說『不行!』,我聽完了又繼續說『那媽媽也有些東西都不需要問就讓妳借,為何妳不行?』
,那時候的我,完全沒有發覺能言善道的自己已經變成了一種溫柔的威權,變成了一種強迫,我沒有自覺,女兒卻清清楚楚地感受到,於是很生氣地走到她的玩具箱,拿出一整箱的車子『好!都給弟弟!都給弟弟!』,然後就哭了。

那時候的我看到那一幕,我就知道我做錯了,我馬上走到孩子身邊,抱著孩子說:『寶貝,抱歉!媽媽沒有尊重妳,那是妳的東西,就算妳全部都不願意分享也沒關係,對不起。』


那一天,那樣的對話一直在我的心中,那種很想要辯到贏的心態在與女兒的對話當中變成了一種壓迫,只是,我在想,女兒有必要反映這麼激烈嗎?

這 樣的反思讓我想了很久,直到老二出生過後,剛做完月子的我帶著女兒到公園玩,五歲十個月的女兒到了公園,拿出自己的玩具開心地玩著,女兒玩得很開心,這時 候有一個大概國小二年級的哥哥走到她身邊,一把拿起了女兒的玩具說:『我也要玩!』,女兒很生氣地說:『我不要!我不想跟你玩,我又不認識你,不要拿我的 東西。』


那個男孩不顧女兒的反對,繼續伸手要拿其他的玩具,女兒很生氣地搶了回來說:『這是我的,我不要!』


看著那個男孩繼續要搶,坐在一旁的我站了起來,男孩看到我之後收了手,離開了女兒繼續去玩,他邊玩邊看著女兒,偶爾看看我的臉色,看我又坐回原來的位置後,他又默默地走到我女兒的身邊,又拿了個玩具要玩,女兒很生氣的又搶了回來:『這是我的,不要搶。』

男孩有點氣了,很大聲地對著我的方向說:『喔,你都不分享!』『妳要分享呀!』『妳是小氣鬼』『要會分享呀!』『要分享才是好小孩呀!』

男 孩一邊喊著分享,一邊用手想搶,然後又對著我的方向一直看著,我想那個男孩一定想要我站起來,站在他那邊說:『對呀!妳要分享。』,而我卻沒有這樣做,後 來,我也真的站起來,對著那個哥哥說:『哥哥,請妳尊重她,那是她的東西,她有權利決定她要不要借人,請你尊重她的物權。』

那個男孩聽完,悻悻然的走開了,女兒揚起臉,對我笑一笑。


這樣的狀況其實不止一次,女兒每次跟共學團的朋友們出去,都會大包小包的各自帶著自己的玩具與食物,也因為這樣,我們常常遇到不是共學團的孩子,一走過 來,拿了別人的玩具就想玩,不會開口借直接拿了就玩起來,也不會先認識朋友再借,當別人拒絕的時候,就指著對方的臉大聲的說給大人聽『你不懂分享!』


我常常覺得這樣的孩子很可惜,少了很多練習的機會,我們的孩子們拿了許多的玩具出門,他們必須練習着想借別人的玩具該如何自己開口去借?被拒絕時又該如何 回應?是尊重還是繼續想辦法用換的、或者用哪種方法商量?這是一連串的練習,一個尊重別人物權與表達自己慾望的方式,也是交朋友的方法。

擁有東西的孩子們也練習着學會自己評估,哪些東西願意借給別人,哪些東西願意送給別人,有哪些人他願意借,哪些人他願意送,評估的標準在哪裡?孩子必須自己去瞭解,把東西給別人的時候,對自己而言是一種想分享的心情?還是一種條件交換後的決定?


這些練習,不是大人一句『要分享』就可以簡單帶過的。


那一天的我在想,那個男孩或許也是這樣被對待的,大人一邊對著孩子說:『要分享!』一邊又用手搶走孩子手上的東西給別人,對大人而言或許是在教孩子要分 享,對孩子而言難道不會解讀為,只要學著大人說要分享,就可以這麼理所當然地把別人的東西從手中拿走?這樣的分享,其實是搶奪。


過了幾天夜晚,我跟女兒說完故事,女兒開心地指著她超大書櫃裡面的所有繪本跟故事書,然後很開心的對我與兒子宣佈:『這些所有的書,以後弟弟可以不用說借,就可以看,這些書,我開放給全家看。』


看著女兒豪氣的表情,那時候的我才懂,孩子們自己有自己的評估方式,他們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借給別人,要不要與人分享,他們也可以自己評估要借給哪樣的人、要借哪些東西。


而在懷孕的時候,我那樣用溫柔威權的方式想要說服女兒把玩具借給還未見面的兒子,女兒會這麼難過,反應這麼激烈,不在於孩子不懂得分享,而是對女兒來說,那不是分享,那其實就是搶奪,她選擇用她的方式來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就如同虎妹的夫家一樣,用孝順的大帽子,逼著媳婦把所有的錢都掏出來讓公公去旅行,即使借錢也沒關係,名義上是孝順,其實是搶奪。

而我說服着孩子把玩具開放出來,也就如同那個孩子一樣,嘴巴喊著『要分享』,其實也是搶奪。

我常常說孩子根本不需要教分享,他們發現新東西的時候,總會想跟別人分享,只要大人不要用不以為然的表情說:『不過是螞蟻,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他們吃到好吃的東西,也會想要跟大人分享,只要大人不說:『噁心死了,咬了一口還要我吃。』


孩子滿足了,喜歡一個人,就會產生想要跟對方分享的心情,即使孩子不願意分享某樣東西,也不代表他就不分享其他的東西,孩子自己該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就好像我想要送誰什麼東西,都是該自己決定與評估,不該是被逼著指定、被逼著非送不可。


現在我懂了,分享不是一種行為,更不是一種可逼迫的行為,分享其實就是一種心情,一種想跟特定的人共同擁有一件事物的心情,而心情只能自己感受、自己經 歷,當試圖要教孩子分享的時候,就會如同我犯的錯一樣,心中想著要教分享,其實是一種搶奪,而孩子學到的,不會是分享,說穿了,那只是打著分享大旗的搶 奪。

孩子們讓我懂了,被逼著分享的分享不是分享,那其實是搶奪。

引自Antonia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