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歌德與呼吸 from 慧芳老師

慧芳老師分享歌德的詩

    若不曾含著悲哀把飯咽下,

    也不曾於幽淒的深夜,

    獨坐啜泣,愴然嘆息,

    直到天明。

    祂就不曾認識你!






慧芳老師:

吸入時充實飽滿,呼出時輕鬆釋然。
能吸也能呼,我們就能回到自己,又進入世界;進入世界,又回到自己。循環不已。
能吸,我們就握住了世界;能呼,我們就放下了世界。
每分每秒,我們都在呼吸;每個微小的細胞都在呼吸。
我們能這樣呼吸,才能活到今日。

人生也一樣,要吸,也要呼。我們學會了嗎?

原來 --- 史代納曾說,整個華德福教育只是要教會孩子呼吸,如此平凡。

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尋求外在認同的影響

孩子們似乎因為兩個孩子比較晚走,可以玩得比較久,所以開始說,我回家之後可以...,或者開始想辦法讓那兩個孩子覺得不舒服,例如:學對方說話。

這個被學說話樣貌的孩子果然在意了,其他人群起協同學那孩子說話,那孩子吼優一聲,連大人都覺得好笑,噗差地笑了出來 。

回想這孩子為什麼如此介意大家的反應,時常只要有人跟她說她哪裡做錯了,她時常會否認,或者說對方一直說她/講她不是,讓我連結到某次放學,爸爸來接她,不知道什麼原因,孩子哭了起來,爸爸說:請你不要用哭的跟我說話,請你好好說。但孩子無法馬上停下來,爸爸說那我先回去了,轉身就走。孩子哭得更大聲了,馬上去追爸爸。爸爸一再強調不要用哭的方式跟他說話,於是孩子很用力的停止哭泣,用啜泣的聲音跟爸爸說。

對於孩子而言,爸爸是重要的依靠者,如果爸爸離開,那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情,於是爸爸說的、要求的,她都得做到。只有當爸爸認同了,才是正確的。時常孩子會過來問我說,我有做到老師剛剛說的,我很乖吧。(滿足貌)

我時常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她,才能讓她知道,我要她做的並不是得到我的認同。或許,我有時也很希望孩子來尋求我的認同吧?畢竟尋求外界認同,在我生命裡也是深在潛意識中、很自然的事情。

對那孩子來說,要改變的都是別人,而非自己吧。

下次我希望我能幫助孩子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 ,但我知道還是有困難的。

你現在很不舒服是嗎?哪裡不舒服呢?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我知道你現在感覺到....很不舒服。
我陪你在旁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