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不要讓問題複雜化

2014年,我開始看李崇建的書。
一個特別的機會,我去聽了阿建的生命故事,我認識了他
也曾到他台中的作文教室看他上課
我很佩服他能夠同理孩子,也能站穩自己的立場跟界線
跟孩子工作,也陪伴孩子的心靈

心教是他整合這幾年來,學習薩提爾模式並應用在他的教學上的書
這幾年他也不斷幫助許多現場的教育、諮商人員
幫助他們理解自己,理解他們的工作對象
而我也從阿建那,更進一步接觸了薩提爾模式
雖然我還沒上過工作坊,但透過他的書,知道了不少,更因為他去借了薩提爾的書來研究,只是讀了一點點而已

到目前為止,我認為薩提爾很重視的一點跟華德福教育一樣,都是一致性。


當我們在處理別人的問題時,很容易跟自己的問題混在一起看。
我想幫別人處理她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也曾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我希望不要再重演
我不能接受那故事裡面的某一部分,我想刪去它
我指責當下的自己,不能改變
所以我希望現在的當事者,能夠採取更好的行動
但是我給對方的建議,通常混著我不能接受過去的我的情緒
對方收到的不單單只是建議,還包括著我看著過去所引發的不能接受的複雜的情緒
他感受到的太多,以至於他可能當下第一件事就是先反抗、排斥,甚至要辯駁他並沒有錯

我能夠給建議,是因為我經歷過了,我可以跳出來看這件事
我有不同的想法,有更多的資訊可以去處理當時候的事
但不代表我具有全觀的能力
因為我掌握了更多資訊,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所以我比較過後,認為另一個選擇更好。

"如果我當初做了這樣的選擇,現在一定會更好"
真的嗎?

我腦袋深信如此,所以我希望對方可以做到。
我盡我可能想要說服他,但他就是不聽,我好生氣,很挫折,很無奈。
 ˊ
喔買尬,這是一個多麼複雜的情況阿。
一開始不就是他遇到一個跟我很類似的事情,就這樣而已嘛
現在反而增加了我跟他之間的不好經驗,只是因為我想幫忙他
這是我原本希望的嗎?

不。

阿建最常說的就是,當我們要去處理別人的問題前
一定要先把自己的事情/情緒處理好
別在問題上再增加問題
這也會讓我們在當下,更趨近一致

心教裡面有很多故事,特別是她跟學生的對話,都有寫到。
他之前的書裡也有,都可以參考。
我看過沒有圍牆的學校,也有寫到一些範例。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生氣的決定

久違了,我的部落格。
沒想到都離開華德福學校一年多,也已經有了一個天使來到我生命裡。

2016年,'已經離世界末日三年多拉,都差點忘了這件事了。
當時候,想像世界劇烈變化,大概會像電影一般誇張,害怕許多事。
當時候,也不曾想過自己會生小孩
也萬萬沒想到自己會離開華德福學校,認為自己該重新思考自己的天賦是什麼
更不認為自己可以在體制內學校工作
可以說,恐懼真是讓人停滯不前
也可以說,做了之後,因為專注、認識,就會發現恐懼不過是幻象罷了

回想整個生命,又新添了幾筆想來奇妙的經歷
當下在經驗時,可是痛苦萬分啊

今天和朋友聊到華德福學校的現況,發現每個學校的問題好多。
甚至是背離人智學理念,做了讓我滿傻眼的事
這讓我想起有一年,我聽到一個家長跟他小孩的事
那時他們的孩子是給一個剛從體制內轉進來的很有經驗的老師帶的
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一些事
家長認為老師處理不當
幾次溝通都沒得到滿意的答案
最後家長認為學校包庇老師
連署換老師
當時從家長提證,我是認為家長說的有理,老師太誇張了
但我之後收到的訊息,有前輩認為他是個好老師

我想,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有時候放棄溝通真的是一個大問題啊
而且沒有一個好的橋樑,例如中立的第三者
只是單獨兩個人談,很容易陷入彼此討論的死角
遇到情緒,更堅守在自己的立場上不願放手
如果還聯合其他家長一起來說老師很差,要換老師
哇,那真是無解啊。

那我天天嫌棄我家男人,我該換男人了
(每次吵架的確是這麼想的沒錯。好吧!換老師有理。
但我很想去問問那些換完的家長,是否曾有一絲的後悔?
我就曾聽過一個家長說她很後悔當初沒再撐一下)

如果因為事件而放棄關係
大部分的人都會說是因為對方的問題而沒辦法在一起
好處是,彼此都可以多了反省的時空
壞處是,調整過後就會好的也說不定,太早放棄了就很可惜

誰知道會怎樣呢?

不過,生氣的時候不要下決定的確是很重要的。
當不生氣的時候,其實也不差
不是嗎?

我是說我家男人拉。他也沒壞到我一定非跟他分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