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九月累積至底,迎接新的開始

今天的事件,讓我挫折不已。但我努力讓自己不要崩潰。我不斷告訴自己我可以,我有能力做到。

試著做當下要做的事,因為要跟家人吃飯,一直要求自己保持在看起來沒事的狀態,即使我很累很想去樓上睡覺,也很想要把自己剖析一番,研究自己到底哪裡做的不好,跟以前什麼事情連結,需要清理的。

我撐到吃飯結束,水果點心結束。中間,我媽問我怎麼了,今天看起來特別沉悶,我只說了今天發生很多事,不想說出今天發生的事,以免我會在他們面前哭出來。我也知道我還不願做到如此。

我自己關在房間中自我對話,試著讓自己專注呼吸,但那又不是我擅長的事情,我改用手寫,將自己想講的話說出來,讓自己看清楚,也更專注於每一個念頭。因為要跟上手寫的速度,所以不能隨意亂飄思緒,有難過的情緒出來,卻跟正在寫的不同,就得再用力、清醒一些。沒想到,一趟寫下來,本來要發洩出來的情緒,漸漸的因為看清楚這件事對我的影響以及我在其中所學到的事情,反而慢慢感到平靜,沒什麼好難過。雖然還是有念頭一直冒出來,說對方不尊重我,我還是感到不舒服。我聽見了,也想要哭一哭。我拿起手機,找了朋友送的音樂,聽一聽耶穌說話。

耶穌說,那些風雨是為了要結出果實。眼淚鼻水流了幾滴,也算是平衡了心裡的情緒了吧 。文回傳訊息:音樂課現在不好玩嗎?那你想一想音樂在你生命裡的意義...

當他這麼問我的時候,我發現我自己一點也不相信自己,我問他音樂課怎麼上才好玩,認定自己不會上音樂課。而他卻認為,這是我的能力範圍,只要我重新找到音樂在我生命裡的價值。

我試著回顧,在那之前,又重新跟自己對話,討論為什麼我在教學中找不到樂趣?原來我很在乎結果,更害怕結果所帶來的,被制約的念頭與感受(關於失敗與無價值感)。但撇除這些,音樂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呼應著我的情感,當我聽到一首扣心弦的、與生命起共鳴的音樂,我會想要一直去聽、甚至去創造。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動機,過程會帶來滿足,不管我是否可以做的很好,那不重要。

那我的音樂課,我想到要怎麼上了。我先實驗看看。

最後,感謝最近一個月發生的一切,讓我有了新的看見。感謝周遭的人事物,也感謝生命靈與上天的安排,讓我能在看似短短的兩小時內,打開了新的視野。

想法一:不管未來一周是否能做到,我已經有了新的進展。

想法二:我已經可以想到問題點了,也看見了。我一定會有新的做法,我的音樂課會很不一樣,孩子們會享受其中,並從中有所獲得。那屬於我這個生命才能給孩子的。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蝴蝶,慢慢來。

原來紅紋鳳蝶長這樣....



 一開始發現的時候,很納悶,她怎麼出現在箱子中?
我猜想是剛羽化出來的。

在裡面一動也不動,死了?
伸手過去也不飛走,僅僅閃身一下
多碰幾下,頂多爬走,翅膀也不張一下
奇怪了...

是在箱子裡沒有動機飛?
那帶去戶外試試看!

花蜜在前方,有很多鳥跟蝴蝶在呼喚你喔!!快飛阿!!!
...還是不動...
好吧,我等你。

她停在我手上,巴著我的手指,我也不動。等她。差點睡著。改看書。
一小時過去了,把蝴蝶先放在地上,先去還書。
沒想到,手上居然有水數滴。阿...影片說蝴蝶生出來之後會把身上多餘的水排出。
果然是剛出生的蝴蝶...

放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的她,屁股出現了一滴水珠,圓滾滾的,好美!
看完一本書,ㄟ,水珠換位子了?不對,是蝴蝶閃身到旁邊幾第二顆了。
看她擠那麼久才一顆出來,姿勢又超辛苦。大概就是便秘的情況吧!!!
成長是辛苦的!!
阿,難怪她剛剛在我手上,好像抓滿緊的,是因為用力的關係吧?!

兩個小時過去了,該去用餐了。手指伸過去,想讓她搭上我的便車,沒想到一直爬,一直掉,突然,她趁機抓住了我的一小撮頭髮,奮力往上爬,一路爬到眼鏡才停下。終於看到蝴蝶充滿生命力了。
只是她還不能飛。

吃完飯後,我發現她不在我剛剛放的位子上,找來找去,原來跟鋼琴上的植物融為一體了,沒注意到。

突然想要帶她去讓其他人看看。才剛出門口,啪啪啪,她拍動翅膀,飛走了。

望著她離去的身影,有很多感動。

原來,成為蝴蝶,不是馬上就可以飛的阿...
原來,只要等待與陪伴,就夠了。
原來,不是一下下而已,要等很久的阿...

我也要等等自己,等等孩子們。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重讀童年王國的一小篇

一個台南的朋友分享了下面這篇訊息:
正在看這本書。
第七頁
今日一般教育原則是如何訂立的?………,大家想要用最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讓他們在最短時間內學會這個,學會那個,但是實上,兒童是什麼?兒童還是兒童, 十二歲以前他不會變成成人,也可能更久些,但重點不在這裏,重點在於我們一定要想“兒童總有一天會成年”,你要站在生命是一個整體觀點來看,不能在做兒童 教育時只考慮兒童期,你必定要以他的整個人,整個人生,來判斷你該做什麼。

假設班上有一個孩子臉色蒼白,我們一定要問自己為什麼?解開這臉色蒼白之謎,當然原因可能很多種,但我要講的是下列的可能性,這個孩子可能來上課時臉色紅 潤,是我的教學使他變得臉色蒼白。我必須承認這一點,並且能夠判別臉色改變的原因。也許是我的教學讓這個孩子要耗費過多心力來學習,可能過度地運用了他的 記憶力。如果我不承認這個可能性,如果我是一個短視的老師,認為不論小孩臉色紅潤或臉色蒼白都要實施我的教法,要不計後果地使用這種教法,則這個孩子的臉 色當然會繼續蒼白下去。

然而,如果我看到了這個孩子五十年後的歲月,我可能會發現他有嚴重的肌肉或動脈硬化,致病的原因不明!但實際上這就是我在他八九歲時過分耗損他記憶力所造 成的後果!所以你要知道,八歲的孩子與五十年後的這個成人是同一個人,我一定要知道我今日這樣對待這個兒童,四五十年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因為生命是一個 整體,不是只有了解這個孩子就好,我一定要了解人的整體性。

另外一個易犯的錯,就我們常常很努力試者去對每一件事下定義,希望孩子能徹底了解每一件事的定義,例如讓每一個孩子都知道這是獅子,那是貓等等。但他們是 不是該保持這個觀念直到他們去世呢?在我們今日這個世界,沒有人覺知到靈魂也必須成長的事實!如果我給了孩子一個所謂“正確”的觀念,並要他一身都保持這 個觀念,這就好像我在三歲時給這孩子買了一雙鞋,而且以後每一年都讓他穿一樣大小的鞋,小孩會穿不下的!大家都知道,如果讓孩子裹小腳,勉強他穿已經小了 的鞋子是很殘酷的!但現在大家就是這樣對待孩子的靈魂,當要孩子維持永久的觀念不隨著人成長而改變,我就等於不斷壓抑靈魂成長,要靈魂裹小腳。
-------
閱讀到上述段落時,深深觸動我心。對孩子教育有興趣的,可以來看看這本書,給兒童教育開了好幾扇門,讓我們看到不同的視野,給兒童教育帶來新的思考方向。


以下是我自己寫的:

我還沒有能力觀察他們是否臉色紅潤或蒼白,光是讓他們注意我就是困難的事情了……

今天有個很大的收穫是六年級音樂課,要他們拍拍看節拍,我在前面唱,一開始他們拍很大聲都快壓過我的聲音,我唱得很累。我改唱小聲,他們瞬間變小聲,但還聽得見,六年級可以做得到呢!真令人興奮。上次對他們用這招,只維持兩分鐘,真是氣餒。今天翻盤,真好!

抱抱

昨天在走廊抱一個女孩,另一個男孩走過去嘲笑她。我對男孩喊你很想被抱吼!來我抱抱。
結果他邊否認邊跑走。
今天我被男孩熊抱好幾次,他看到我都直撲過來。其實我正在找另一個小孩,要處理事情啊…你只好一直被拒絕囉…乖~

09.19 陪伴的力量

一個孩子上課總讓我困擾,下課要他來找我也都拒絕,還躲起來。學校有兩人說他以為自己是老大。
我必須要找到他並要求他負責承擔結果,以示公平。
靠著安親老師要到第一節課,他度了一節課的姑,我看了一節課的風景與蝶。趁著我暫時離開的時候,他逃脫並在看見我時告訴我爸爸來接要先走。
我利用導師,爸爸的名義總算面對面了。上天要我跟他說希望,於是我開了頭,問他爸爸的工作是什麼。沒想到引起他的話題,甚至樂於與我繼續放學後的約會。他對其他人說,他這輩子的話都跟我說了。
我想,上天要告訴我陪伴的力量。不求回報的愛,才是要做的。不想孩子從我教中所學,僅單純分享就好。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教師的祈禱文

【教師的祈禱文】與你同在!

前言:謹將這篇《華德福教師的祈禱文》送給身處世界各地的光工作者,當我們走入民眾之中,或是與最親愛的家人朋友相處時,莫忘~慈悲、覺知與臨在的深度往往是締結一段真實又親密的關係最重要的基礎,在至深的溫柔與臨在中,我們彼此,合而為一,生命與生命之間,才能有最真實的溝通、觸發與成長! ----寂靜日光

不想(alternative)

不想,再迷戀成為一個問題解決的專家,
只想,當一個,生命的陪伴者。
不想,再沉迷於扮演一個拯救生命的英雄,
只想,與你,平起平坐、望著你、聽你說故事。 
不想,要再去改變別人的生命,
只想,走入生命的更底層,
深深的聆聽……

但願( I hope)

但願,我夠柔軟,
像一個大大、厚厚的軟墊,
讓你的悲與痛,
可以,放心、安安穩穩地落下,
但願,我夠柔軟,
可以,柔軟地,彎下腰來,
俯拾你的傷痛,
但願,我夠柔軟,
柔軟地,趴在你生命的地板上,
聆聽你的呼吸聲、你的心跳……
  
於是,當你(when

於是,當你挫折時,我不會立刻要你振奮,
我會,陪你一起,去感受你的挫折,
因為,挫折,是生命的一部份,很重要的一部份。
於是,當你含著悲傷的淚水,撫著胸口說:痛時,
我會,默默的、凝視著,你的痛,去感受你的痛,
如果可以,我會,輕輕拍著你的背、撫慰那個痛,
於是,當你發現自己過去的閃亮時刻(獨特經驗),笑開了臉,
我會,跟著你笑,興奮地問:你是怎麼辦到的?
於是,當你找到自己的力量、感到躍躍欲試時,
我會,跟著你振奮開懷,
與你一起,享受內在力量的滲透與飽滿。
  
靜默(silence

要聆聽,先靜默…..
靜默,讓我回到自己的中心,
仿佛,穩穩地、站在一個厚實的地板上,
靜默,讓我可以感覺到我與你的存在”(being)
仿佛,彼此雙手,扎扎實實地,握著,
靜默,讓我不急著反映,
靜默,讓我可以好好的聽你說話,
靜默,讓我得以,進入,生命的"底層"
於是,我與你,有了"真實的接觸"real contact)。

祈禱(pray)

我祈禱,
當面對你的無助、挫折、憤怒、傷痛時,
我祈禱,
讓上天協助我與你的靈魂,深深聯繫,
我祈禱,
當我也束手無策時,
我祈禱,
因為我知道我的有限,
即使你離開時,
我也不會為你擔心,
我會,為你,祈禱……
  
深深的聆聽( deep listening)

我想做的,只是,深深的聆聽,
聆聽生命的哀愁與美麗,
然後,在裡面感動,找到寶藏,
當我面對你時,
是,在一種,放鬆、安靜、準備好的狀態下,
溫柔又精准的"接收"你發出的訊息,
像一個柔軟的羊毛毯子,
可以安穩地包裹著,你的傷與痛, 
並,帶著虔誠的"祝福""尊敬",與你同""
這,就夠了。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魯道夫 德瑞克斯與他的錯誤目標理論

以下引用自台灣wiki:

魯道夫·德瑞克斯 【Rudolf Dreikurs 1897.02.08-1972.05.25】,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逝於美國芝加哥。

1918 年開始其醫學研究生涯。當他是一個醫海陸空生時結識了 A.阿德勒,那時阿德勒已經是一位聲譽顯赫的精神病學家了,他對德瑞克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923 年獲得維也納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后,德萊庫斯與阿德勒密切合作研究家庭與兒童諮詢,直到阿德勒離開奧地利。

他們都提倡社會影響和心理衛生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強調家庭和學校的意義,相信一個人在其生命早期形成的習性對後來成長的制約性,認為適當的兒童教養取決於健康的態度和目標。為此,他們歇盡全力培訓父母和教師,建立兒童指導診所,提倡預防醫學,以便兒童體驗積極的人際關係,並發展一種把自已歸因於社會成員的感覺。

作為一個聲譽日盛的精神病學家、教育家和諮詢顧問,他領導了維也納和美國的社會精神病學。1928 年,他在其私立診所發起集體心理療法,並且探索把集體作用與心理治療結合起來的新方法。但是,由於政治的原因,特別是由於反對在奧地利滋生的不民主傾向,他於 1937 年告別祖國,第一次赴巴西講學,並在那裡創建了里約熱內盧阿德勒學會。次年,他去美國芝加哥,在那裡安了家。

1937 年阿德勒逝世,他擔負起領導個體心理學的重任,並在美國創辦了阿德勒派的刊物。為了仿效阿德勒在維也納創建的兒童指導診所,他在芝加哥也建立了一些兒童指導中心,並赴美國、加拿大和其他一些國家培訓父母、集體領導者和社區諮詢人員,1940 年,德萊庫斯倡導了「雙向訪談」療法,1950 年為發展音樂療法作出了貢獻。作為一個發展集體療法的領導人,他的研究激勵了 J.L.莫雷諾在美國的嘗試,並使他在其私人診所把心理劇作為一種輔助手段。

他認為,所有學生的行為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目的,學生總想獲得認可,其行為也傾向於達到達一目的。學生出現行為不當,主要是為了追求某種目的,或者是因為某種錯誤的目的。錯誤的目的主要有四種:

尋求注意;
尋求權力;
尋求對他人報復;
尋求獨立的願望。
學生表現出這些違反常規的行為,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做出必要的個人調節以適應在個人間結構平等的團體中共存的需要。這種無能表現是由於學生早期家庭生活中出現的自尊問題而造成的。

他提出了德瑞克斯理論,其主要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的自我紀律,教育學生對其自身的行為負責。該理論以四個主要思想為基礎:

學生必須知道他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學生必須形成自草,同時學會尊重他人;
團體成員有責任影響其他個體成員來使其有適當的表現;
學生有責任了解正當行為規則及不正當行為的自然後果。

他曾說:「只有得不到鼓勵的孩子,才會做出負面的行為。」

他長期擔任美國人本主義協會副主席,寫過有關宗教信仰和心理衛生相互作用的文章,並且是白宮兒童和青年會議的代表。他曾任美國芝加哥阿德勒研究所的指導者、芝加哥醫學院精神醫學教授,在美國芝加哥及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建立了阿德勒研究院。他熱情關心社會價值,強調民主生活和社會平等,並把這些作為社會興趣和心理衛生的基礎。他以極大的毅力忍受著晚期癌症給他帶來的痛苦,從事教學和寫作直至去世。

理論重點:(謝念儒整理、張民杰審校,引用自http://vschool.scu.edu.tw/mjweb/%E7%90%86%E8%AB%96/10.htm)

一、主要概念(整理自單文經等譯(2004)M. L.Manning, , & K. T.Bucher原著。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台北:學富。

(一)錯誤目標:所有的不當行為都是因為學生有下列某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錯誤目標所造成:獲得注意、尋求權力、報復、顯現無能。
(二)民主式教學:教師在班級程序和學生的社會互動裡,應該是民主的,而不是專制的。
(三)教師應該盡力鼓勵學生的努力,但要避免對他們的工作或人格特質給予稱讚。
(四)教師必須確認學生不當行為的目標,並且依據其不當行為的性質選取合理的處分,來實施獎賞和懲罰。

二、民主式教學與班級經營的應用(整理自單文經等譯,2004&金樹人譯,1994)
(一)錯誤目標:學生得不到社會期許、肯定、地位(歸屬的需求),轉而有下列四個錯誤的行為:
1、獲得注意:
(1)    當學生發現無法獲得所要的認可時,會轉以不良行為來獲得注意、證明受到接納。
(2)    當學生透過有用的貢獻、或社會接納的方法,以建立起自己的社會地位無效時,學生大部分會試試其他的方法去獲得注意。他們事實上甚至樂於接受懲罰,也不願意受到忽略。
2、尋求權力:
(1)    尋求權力的學生會以反抗老師和做其他想做的事情,來企圖印證自己的權力。
(2)    學生對於權力的需求是藉由爭辯、反駁、說謊、發脾氣和攻擊行為表現出來。
(3)    這些學生只有在成為情境的主宰者,或可以控制其他人時,才會覺得有自我的價值。
(4)    教師要避免捲入權力的鬥爭。
3、尋求報復:
(1)    學生會藉由傷害別人,從報復中得到自尊。
(2)    學生相信必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從中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
4、顯現無能:
(1)    學生顯現出無能,甚至放棄自己。
(2)    他們覺得:如果別人相信我是無能的,就不會再管我了。

以上四個錯誤目標都基於一個想法:「他們是使自己顯得重要的一個手段。」而教師的挑戰就是要決定學生行為所反映的錯誤目標是什麼,再確認應採取何種適當的行動。

(二)合理處分的運用
1、在處分之前,教師必須建立明確且簡單的班規。
2、班規建立後,要列出合理的處分和綱要。
3、建立學生負起自己行為的責任,教導學生懂得自我約束。

(三)以鼓勵取代稱讚
鼓勵著重的是「學習過程」,稱讚著重的則是「學習成果」。
1、經由鼓勵,可使學生:
1) 覺得學習是有價值的。
2) 幫助學生發展正向的自我概念。
(3)    接納自己,引發學生的內在動機。
2、對想要鼓勵學生的教師所提供的建議:
(1)    多給正向的意見。
(2)    鼓勵學生求進步。
(3)    鼓勵學生多努力。
(4)    強調優點。
(5)    強調錯誤中學習,錯誤不是失敗。
(6)    刺激內在動機。
(7)    鼓勵學生獨立。
(8)    教師對學生的能力有信心。
(9)    提供援助以克服困難。
(10)鼓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11)聯絡簿多記正向的事。
(12)對學生的工作表示驕傲。
(13)要樂觀與熱忱。
(14)準備所有學生成功的途徑。
(15)常說鼓勵性的話:你已經進步、再嘗試。

(四)鼓勵的注意事項
1、不應該鼓勵學生與他人競爭或比較。
    2、不要指出學生能夠變得多好。
    3、不要使用「但是」的敘述。
    4、不要使用一些話,例如:「是時候了」。
    5、不要放棄不反映的學生。

(五)以邏輯後果代替懲罰
1、即讓學生瞭解結果與不良行為有密切關聯。
2、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如何表現。
3、讓學生學會依內在的規律控制自己的行動。


以下引用自http://edu-exam-note.blogspot.tw/2012/02/dreikurs-dreikurs.html

(有些例子我不是很理解或確定,需要一些討論...)
·                     錯誤的目標可分為以下四類:
1. 尋求注意這類孩子的錯誤推論是,自以為只有在大家注意他時,他在世界上才有一席之地。其表現行為有以下四種:

                  主動建設性行為,如:偏激的批評
                  主動破壞性行為,如:愛表現、扮小丑、炫耀、搬弄是非、囉嗦
                  被動建設性行為,如:過分愛乾淨、過分小心、刻意想成為楷模兒童
                  被動破壞性行為,如:愛哭、害羞、不愛表現、無精打采

2.  尋求權力:這類孩子的錯誤推論是,具有權力才能證明自己的重要性。這類孩子最明顯的特徵是具有攻擊傾向,想要當老大。其表現行為有:

                 主動建設性行為,如:發脾氣、反駁、爭論、公然反抗、欺騙
                 被動破壞性行為,如:懶惰、倔強、不服從、不在乎

                 解決方案:提供選擇,讓孩子做主

3. 尋求報復:尋求報復的孩子覺得生命對他不公平,沒有人會喜歡他,他的錯誤推論是傷害別人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就如同別人傷害他一樣,容易觸法犯罪的人也是這類型的孩子。其表現行為則為:

                  主動破壞性行為,如:傷害他人、偷竊、尿床
                  被動破壞性行為,如:勉強、被動

4. 自覺無能:這種孩子將無能當作盾牌,顯出無法勝任的樣子,避免任何可能失利的狀況。其表現行為只有被動破壞性行為,如:愚蠢、怠惰、拒絕與人互動



其他參考書目:
一、教室裡的春天

二、孩子的挑戰:不動怒,不當孩子的奴隸,ㄧ樣教出好小孩?
作者: 魯道夫.德瑞克斯、維琪.舒茲。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透過孩子,我走向主。感謝祢

這一次,在教學上,經歷了許多的挫折。比以往輕許多,卻在意很多。所謂的不可承受之輕嗎?

我想,這是由於時機到了,我終於願意放下自己的盔甲,來面對這些困難。因此,只要一點點,就可以喚醒我面對他。

我向神呼求,我向天使們呼求,請協助我吧!!我不再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到,我不再需要緊繃著自己要成為一個強者,我不想要再如此地痛苦地活著。

我向外尋求朋友的協助,經過教堂時,我好想走進去。最後我繞了三圈才入了門。一開始聽著她的話語,本來快出口的情緒,突然停住,我好奇她究竟為什麼跟我說那些。她說,她翻到什麼就說什麼,她接收神的旨意,不去評斷,就只是說。接著她解釋了禱告這件事,她說,禱告是向上主說,同時也將這些重擔給出去,當給出去的時候,也意味著不再執著,因此可以試著從不同的角度思維來看。

當她在呼求時,她承認自己的軟弱。我才意識到,原來我是如此不想承認自己的軟弱。我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不允許自己脆弱,不允許自己做不好,不允許自己做不到。身上揹了很多的枷鎖。

當她說我很會忍耐,需要釋放時,我的眼淚就停不住的宣洩出來。我不想要再那樣子辛苦地生活著了,我願意放下那些,釋放那些,我不知何時揹起的,要求自己的形容詞、名詞等。就讓我是我,活出我自己。如同那些看起來很不起眼的紫斑蝶一般,有一天,我也會是製造蝴蝶效應的人吧。

我承認我軟弱之處,我也看見我的美好。讓我做我心歡喜、歌唱之事,讓我每一天都享受在神的恩典中吧!!!

也感謝祢一早賜與的夢、意想不到的花束、美麗的五色鳥,以及不時的鼓勵之語。也透過祢,我發現了我一直忽略的事情。謝謝祢們不斷地讓我去聽孩子們的聲音。現在,我願意去聽,也願意敞開心,努力去做。就先給孩子們想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