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孩子膽小退縮,父母應該激勵他變勇敢嗎?


 /黃曉星

孩子膽小退縮,父母肯定要儘量去激勵他。但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人的性格和氣質是多樣的,每種氣質都有優勢和弱點。有的孩子比較內向膽小,無論如何激勵,也許 都不會變得勇敢,但是他們往往具有很強的觀察力和審視能力,甚至很有界線,值得他人信任尊重。而那些外向型的孩子,大膽開放和富有冒險精神,但也會顯得魯 莽衝動和冒失馬虎,流於表面。

所以父母首先要尊重和接受孩子現在的樣子,努力地去發現和發揚這種氣質所帶來的優勢,這樣不僅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很好的自信和安全感,甚至可以培養孩子包容心,去學會接受不同性格的人,這是形成社交能力的基礎。

其 次,對於幼小的孩子,一定選擇他們力所能及的事務,去鼓勵他們嘗試應對,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我能做到」,這是信心和勇氣的泉源。他們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空間 走向外面的世界,一旦走出,他們也許會更堅定、更有中心。如果孩子在不斷的鼓勵下,鼓起勇氣去接受了挑戰,哪怕是離目標還有很遠的距離,也該得到欣賞。父 母應當看到孩子接受挑戰而做出的努力,而不是期待他由此變得勇敢。如果孩子選擇放棄,也不要為孩子的放棄感到可惜,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孩子說:「我相信你下 次會做到的」,絕對不能因此就給孩子貼上膽小退縮的標籤

有 時候,大人們太注重對事物的結果,並根據結果來評價孩子,從而造成了孩子形小退縮的狀態,同時,過多的批評和表揚,也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壓力,致使孩子 不敢去嘗試,不敢去犯錯誤,不敢去承擔責任。孩子比成人更需要過程,而不是結果和評判,父母們必要的淡然心態是很重要的。

什麼是生機互動農業

轉貼自利仁基金會http://enews.url.com.tw/liren/69465

什麼是生機互動農業?()

/Sherry Wildfeuer /戴君玲

對你而言,人的本質是什麼呢?你的答案,將決定你會如何對待他人。

如果你覺得,所有人類、包括你自己,是一種具有智慧且神聖的生物,擁有愛的能力,並且這種愛的能力只能通過個人活動而達成,那麼你很有可能會對他人及他人的發展歷程充滿興趣。

如 果你將人類看作是物理過程的意外產物、宇宙中隨機的出現,那麼,要你對自身或他人充滿興趣、然後持續熱切地探索生命,恐怕就會比較困難了。這個原則也同樣 可以運用在我們對大自然的概念上。我們對大自然的理解,表面上並不屬於哪一種哲學思想取向,但其實卻被充斥在教育體系中、未被言明的唯物主義哲學給深深影 響著。因此,我們都是被引導的,我們所接受的各種對待土地的行為,其實都源自於一種觀點,這種觀點把生物與生物間的關係視為機械式的。

生機互動農業萌芽自一種對靈性世界的觀點,這種觀點稱為人智學(Anthroposophy)。奧地利哲學家與先知史代納(Rudolf Steiner)發展出一種新科學,結合對自然現象的精確觀察、清明思考,以及對靈魂的認識,為地球作為一個生命體的靈性演化、人類與自然界的構成,提供了一套解釋系統。

史代納在1924年時提供了一系列的講座,以回應農民們對種子品質與動物繁殖力下降的問題。在過去70多 年來,實作者與實驗家們為現在被稱為生機互動農業的這套系統,累積了更多知識。就算是最有經驗的農夫和園丁,也能從生機互動農業中感到敬畏、得到啟發,這 不僅是因為史代納在農業講座中所給的指示非常有用,同時也因為我們總是可以對這些內容有更深入的發現。從這個角度來看,生機互動農業不是一套方法或技巧, 而是一條持續前進的知識路徑。

我 們需不需要先學習好史代納各方面的成就,才能了解生機互動農業呢?對不同的人而言,答案或許是不同的。生機互動農業的文獻從「如何做」的方法書,到深入的 思考性研讀材料,什麼都有。但就算是最基礎入門的階段,你都會遭遇到一個事實:大自然中的靈性不再被視為是模糊的、詩意的隱喻,而是可以用科學來看待的實 體。生命力,實質上是存在的當然,也有可能消失。舉例來說,土壤可以是活著的,也可以是死亡的。

我們可以試圖發展一種能力,去感覺生命品質與生命的存在與否,用一個極端的例子來說,我們可以拿一個剛從樹上摘下、新鮮的水果,和一個被照射過X光 射線、種子永遠無法再發芽的水果來做比較,物質上來看,這兩者是相同的,但後者的生命力卻消失了。哪一個水果吃起來比較有營養呢?當然,動物比植物更複雜 了,他們擁有內在的意識。如果雞、牛或豬可以自由行動、可以使用他們的感官去經驗自然、尋找食物,會不會造成什麼不同呢?如果你評量食物價值的標準只是量 化的,那或許這些都沒有什麼差別。生機互動農業著重的是食物的質,而且生機互動農業認為,食物的品質不只與人類的健康有關,也同時與人類的意識有直接的關 係。

史代納的農業方法大致上可從下面幾個基本原則來說明:

更廣的視野
就 如同我們理解指南針原理時,需要同時了解整個地球的磁極一樣,要了解植物的生命,我們必須將我們思考的視野放大到整個宇宙。狹隘的顯微觀是不足的。從地球 深處至穹蒼高天,植物完全向宇宙敞開,也藉由宇宙影響力量而成形。因此,生機互動農業中所考量的範圍,遠遠大過於普遍的認知。

宇宙韻律
太陽、月球、行星與恆星的光,會以固定的節奏照射到植物上。每一種光都會對植物的生命、生長與形態產生貢獻。透過了解每一種天體節奏的意義與效果,我們可以安排播種、翻耕與收割的時間點,以使作物生長更有力。

舉例而言,滿月前幾天最能刺激種子的發芽。在近地點(每個月月球的橢圓形軌道中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或月蝕時播 種,植物抵禦真菌與害蟲攻擊的能力會較弱。另外生機互動農業的研究也發現,當月球通過十二黃道宮之前時,月球就如同一道門一般,可以開啟特定的影響力,當 植物在該時段被播種或耕作時,會強化其根部、葉部、花部或果部的發展。在這個領域內最有名的研究,是由德國農夫瑪利亞桑(Maria Thun)幾十年來所進行的,她也依據這些發現出版了耕作曆。在美國,耕作曆記載了這些天體節奏,並且給予農夫與園丁實用建議。

土壤生命做為植物生命的基礎
一個富含腐植質的均衡土壤伴隨著蚯蚓以及各種生命的活動的功能,遠遠大過於只是用來固定植物根部,或只是水溶性營養劑的介質。在慣行農業中,土壤被簡化到這樣的地步;在水栽溫室內,植物只用肥料水栽植,土壤則完全被棄絕了。) 生機互動農業認為,土壤本身就是活的,土壤的生命力支持著植物的生命力,使之生長。植物根部的生命與環繞植物的土壤生命,兩者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因 此,我們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要在土壤當中建立穩定的腐植質。我們會透過正確的堆肥方法,以及其他農事技巧,包括輪作、綠肥、翻耕等,來達成這個目的。

史代納指出,植物本身是不會生病的,他們若生病,那就一定可以在他們的環境中找到致病的原因。基於這個理由,要有健康的作物,就要有好的堆肥,也要好好照顧土壤。

對營養的新觀點
我 們所吃的食物,經過分解後,可以使我們得到力量;食物的活力愈高,愈能夠刺激我們的消化活動,我們也能夠接受到更多的能量。當我們說,同樣的蔬菜、穀類或 水果,用生機互動農業種植,會比用慣行農法種植,含有更多的生命力,這對大部份人而言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但生機互動農法的先驅費弗(Ehrenfried Pfeiffer)提 出了一種檢驗方式證實這個現象。色層分析法,讓原來難以表現出的生命力,可以藉由圖案顯現出來,其方法是將植物汁液溶解在氫氧化鈉中,然後放入浸過硝酸鹽 的濾紙,讓汁液在濾紙中上升。但實際上,只要我們常常運用,我們自己的生物體中就有最可靠的科學實驗室,包括我們的味覺、嗅覺跟視覺。(當一個腫脹、無味、蒼白、爛爛的水果被拿到我們跟前,難道我們都不會留意到嗎?)

化 學農業是在土壤中添加許多可溶礦物質來養育作物。植物通過水在吸收一切,而他們在土中尋求平衡的天性就被略過了。結果就是土壤會死亡、沒有蚯蚓、不正常生 長的增加、以及長出非常衰弱的植株。更嚴重的是殺蟲劑、除草劑、化學肥料的毒害,會不知不覺加劇植物跟土壤中的分離狀況。由於硬地中那些已溶解的礦物質, 使得根部的正常活動下降許多,也就讓植物與他們的家切割開。植物被迫在一個無土的環境中生長,就如同沒有媽媽的孩子,也難怪他們會易受疾病或蟲害的侵襲, 甚至把自己開放給土地中具威脅性的種種毒害。

人 類所吃的食物,需要與土壤緊緊連結在一起。如果不這樣做,我們也會失去我們的立場與方向。在我們今天的文化裡面,許多的病徵都是因為我們攝取的食物不再與 土地連結在一起所造成的。史代納談到動物營養的時候說,當牛被錯誤餵養,該隻牛並不會顯現出錯誤的後果,而是牠的下一代會失去他健康的天性。顯然,這不僅 發生在動物上。整體社會要復原,須仰賴農業領域的全面革新,這場革命將不是針對量的變革,而是質的更新。


什麼是生機互動農業?(下)

/Sherry Wildfeuer /戴君玲

農場作為農業的基本單位
    史代納提出農場自我維持的理想:農場裡面的動物要有剛剛好的數量與組合,方能夠提供具生命力的動物糞便堆肥,然後這些被滋養的作物再回過來餵養這些動物。

    在現行的農業操作裡,發生的事情是完全相反的:動物飼料是外來的,肥料是進口的,動物糞便常常被認為是一個麻煩。正如我們所知,在美國,混合型農場幾乎瀕 臨絕種。(農夫的人數少到普查之中已經拿掉這項職業了。)農業多元化的面向──動物飼養、穀類生長、蔬果栽植──被機械化、效率以及集中化獲利的過程給全 然肢解。要建立一個多元的、自我維持的農場是一種挑戰,但卻可以激勵農夫觀察自然界中深度的關聯與智慧,然後隨著這些開發有創造力的工作。還有就是在一個 和諧而健康的農場有機體中,其實內建了許多教育機會,可以維繫自然界各種面向的平衡,許多受失業之苦、或者不滿自己工作的人,都將在農場當中找到有意義且 整全的工作。

    但,對大多數人而言,現今的經濟狀況,可能讓這個理想看起來遙不可及。那難道生機互動農業的自我維持農場,只能讓遺世獨立的農場主人或富有的紳士農夫來實 踐嗎?在生機互動農業運動中,有許多不同的社會型態在農場中被發展出來。不是以農業為主的社區,像是我所處的坎培爾社區(Camphill Community), 也許會願意擁抱一個大型的混合式農場,融入他們的生活與工作之中。其他的情況裡,同一個地方的幾個小農可能可以連結在一起,共同創造一個大農場有機體來共 享資源。最不能失落的基本元素就是,我們的工作要讓許多資源被保存跟循環。蔬菜殘體、動物糞便、樹葉、廚餘,通通都保有珍貴的生命力,如果處理得當,這些 生命力可以被保存,甚至被用來建造土壤。否則管理不當的情況下,這些潛力將被揮霍而消失。因此,堆肥是生機互動農業的關鍵,而生機互動農業活動的規模甚至 是自家後院都可行的。

地球的藥:生機互動配方
    無論資源如何地被節約使用,當我們移除作物的同時就是在耗損地球。那有沒有什麼新的生命力量來源呢?

    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仰賴太陽的巨大能量。在太陽系中的所有星球,也都同樣在影響植物與動物的生命,每一個星球都有特定的任務或特性,在古老的文化中,這是 為人所熟知的,每個星球都有其對應的植物或身體器官。史代納指出,這種宇宙影響力的新科學,將會取代古老本能的智慧與傳統。從他的洞見中,他提出了所謂的 生機互動配方。這些配方的原料是洋甘菊、西洋耆草、蒲公英、英國橡樹皮、纈草、刺蕁麻,這些配方在特定季節裡面,收集從大自然而來的一些元素。配方所攜帶 的力量是濃縮的,可以使堆肥堆當中的渾沌元素集中,使其內部自我「組織」起來。有兩種配方是直接施用在田地裡的,一種是在種植之前施用,以刺激土壤生命, 另一種是施用在作物葉面上,以增加葉子對光的接收能力。這些配方是地球的藥物,可從宇宙帶入新的生命力。

閱讀自然之書
    自然界的所有東西,都會由形態與姿態上展現其最基本的特質。舉例來說,矽,相對於石灰,與水有關係,且透過這種關係來支撐植物的生長。類似的對立性也發生 在生長壯大、能提供養分給動物與人的植物,以及另一種迅速結種、專注於繁衍下一代的植物(通常被稱為野草)之間。在動物界也相同,有像牛那樣,新陳代謝功 能非常強大的動物,也有其他動物,例如敏感的鹿,其神經感知活動非常活躍。這些都只是一些「字母」而已。對大自然進行細緻的觀察,觀察陰影與全日照、潮溼 與乾涸處、不同的土壤,這些觀察會使我們能夠更流動的捕捉各種自然元素。最終,我們才將真正的「閱讀」自然的語言,而那時我們也才能為那些我們所負責的土 地、也就是那些曾經在某些面向上被我們單向操作的土地,以具創造性的方式,帶來新的重點與平衡。

以工作知識為基礎的經濟
    史代納曾強調,讓那些從來沒有真正務農或經營農場的人來決定農業經濟,是非常荒謬的事情,我們也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會發生什麼樣的災難。農民被迫單單只因為經濟理由而採取某些方法,問題是這些方法根本與農民判斷不符。

    要解決這樣的狀況,新的方法產生了,就是讓生產者與消費者為相互的利益而連結在一起。由生機互動農業運動而生,且迅速擴張的方法就是社群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農場或菜/果 園會集結一群支持者,他們同意事先滿足農場與農場雇員的經濟需求,而隨著產季的來臨,這些支持者將會分得農產品。如此,農場雇員的收入被保障了,而預算將 不是由財務壓力所決定,而是依靠智慧的洞見。消費者將意識到農場真正的需求,他們在豐收時歡欣鼓舞,並在艱難的情況下保持信念。當便宜食物需求遽增、農業 操作的意識卻又普遍缺乏的情況下,這類對大眾的教育變得極為迫切,以反轉這種趨勢。

     無論我們所在何處,只要我們成為一個觀察者,我們就必然會看到各種生病的警訊:樹、作物、水,甚至天氣都在生病。有機農業想要做的,是停止因為人性而導致的自然毀滅。史代納清楚地建議,所有的操作都應該要在生命的領域裡,因此1924年 開始的生機互動農業可以說是化學肥料引進後最早的有機農業運動。生機互動農業的進行,是要透過人們對宇宙形塑力量的洞見,治療這個活著的大地。讓我們再一 次回到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要真正了解生機互動農業,這些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跟大自然的關係等問題必須要永存於我們心中。但至少,透過生機互動農業所賦予 的健康,地球、以及所有吃其產品的人,都將得到最直接的好處。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愛與權威



談「愛與權威」

覺醒的人才懂得愛,認識自己的人才懂得愛。當你覺醒了,你或許會發現對自己的愛也是對人類的愛,對他人的愛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愛。愛會引導我們去正確做事。愛使我們有力量,愛使我們溫暖。愛會傳
遞溫暖和力量。愛會增強我們和孩子的生命力。

老師(家長)的自我、心靈和生命力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孩子們。愛會自然樹立起我們權威。權威就是愛。

權威不是靠外在的獎勵和懲罰。權威不是命令,而是關係、健康。要讓孩子熱愛你,你首先要熱愛所有的孩子,成為孩子成長的心靈環境。最調皮的孩子也需要、熱愛權威的。你的權威性取決於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人的日常行為,湧現大腦的第一個暗示,往往都與本能相關。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反應都是直接的,不假思索的。——所以要三思而後行。 我們會本能斥責吵鬧的孩子,這是我們祖傳的教育的慣性驅使的。

真正的無私的愛是世界上最難的事,甚至對自己的子女也如此。當我們我更瞭解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期待過急過高,其實那不是真正的愛,愛是沒有期待的,不要想著孩子如何轉變符合我的意願,那樣成人的工作才是有效用的。

孩子的不良狀態其實在告知我們孩子的狀況,吸引我們去關注。調皮搗蛋並不意味著孩子很壞或我們不是好老師。他們可能在經歷一些特別的不同尋常的事件、感受。我們教訓的可能是美好的東西。孩子也許不是你看到的表面的那個樣子。

在我們的教訓中,使孩子變得乖巧安靜聽話,反而是真正的傷害,很多孩子變成小大人,沒有孩子的樣,那樣長大後,孩子往往不能成為自己,他只會習慣聽命于訓誡。「孩子是帶著上天的禮物降臨的,我們需要把障礙弄開,把上天的禮物保留下來,而不是摧殘。”

教育其實是等待,我們需要耐心等待,需要學會等待。

孩 子是帶著愛的尊敬來看待我們的,出自內在的愛和尊敬把我們視為權威。他們願意服從是出於愛和尊敬,而不是懲罰等。他年幼時自發把我們視為榜樣,當我們帶著 愛和敬畏對待孩子,他們成人後就會帶著愛和尊敬看待他們自身上「更高的我」。我們好的榜樣示範會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更高的我,如果只是獎勵懲罰的權威,不會 鼓勵他們將來朝向更高的自我。或許會使他們刻意違背更高的自我。

為什麼要帶著愛去工作?孩子需要信任我們的愛是為了他們。教書育人是非常嚴肅的責任。華德福老師晚上對每個孩子做一次冥想,在頭腦中創造圖景,——孩子的理想的更高的自我的圖景,一週三、四次,不是用語言詞語,後來腦中冥想的圖景就會自動湧現,越來越清晰。

華 德福教育認為:孩子的成長就是內在的轉變, 9 歲前是內外融合在一起,不會質疑,到了 9 歲開始與世界分離,站在世界外看,覺得世界不同了,他們開始思考到底自己對不對,成人總是對的嗎?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在,看到黑暗面,不理解時就會害怕,害 怕世界害怕自己內在的東西,去嘗試做一些壞的事情,開始越界,覺得自己突然變成另一個人。這時候,要讓他去真正認識自己和世界,需要權威。愛和智慧的權威 會説明他們度過難關。

面對難辦的孩子,老師也要讓更高的自我呈現出來。不僅只看到眼前的事實,而是要看到理想的狀態,為他 們更理想的那個人而工作。帶著愛和信任,你的工作會更有力量,會説明你看到孩子內在閃光的東西,使他們自己找到通往未來的方向。重要的是不是說漂亮話,或 者說連自己也不相信的話,老師要學會辨識這些孩子身上的品質,用詞語命名,告訴孩子,讓孩子也相信有這樣更高的自我的存在。

成人的自我要堅定,才能有力量有引導孩子。青少年經常有一種衝動,要衝出自我,常會發脾氣,不確定界限,大人需要理解、引導,但不是用清晰的道德訓誡。年輕人需要對手。老師可以讓強大的更高的自我引導他,也引匯出孩子更高的自我。

常常我們直接去引導指示孩子怎麼做,那樣更容易,看起來更省時間。但是卻不會鍛煉發展出能力。更有長期效應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找出問題所在。信賴孩子身上存在更高的自己。

對 年幼的孩子急著用對錯評判來教育,說這是對的應該做,那是錯的不應該做。——這是說教,這樣子就容易造成機械化的權威。孩子需要的只是榜樣,因為他們通過 模仿學習。他們不是通過聽而是通過看和做來學習的。你的言行舉止可以作為模範,孩子自然就會習得。你自己都做不到又要求孩子做,孩子就會很疑惑。你也就喪 失了權威。

愛和自由是緊密連在一起。單純為了紀律就很容易失去自由;單純為了管制就很容易失去愛。

我們需要放下我們作為教師的意識,消除我想怎麼樣,把自己放空。提供説明並不是讓受説明的人依賴我們,而是為了以後他們不需要幫助,自己能解決問題。

可 以利用故事故事對孩子的無意識工作,比如聖經故事中上帝就是神聖性權威,上帝是一種引導的精神力量,是愛、智慧的權威,能看到人類發展好的、不好的東西。 引導人們向善,做得更好。他也制訂規則,不好就罰,告誡人們要負責,讓人承擔責任,讓人從錯誤中學習,意識到應該怎麼做才好。

故事中什麼人帶著使命,經歷很多苦難,最後度過難關。這樣的故事就讓孩子心裡產生新的圖景。

創世紀故事讓孩子瞭解善、惡、不道德,故事中總是有權威存在,使善的戰勝邪惡。在故事中,孩子潛移默化瞭解世界是怎樣來的,自我是什麼,真正去認識世界,建構起自己內在。這樣的故事其實也是有治療作用的。(在故事中,不要評判誰對誰錯,只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另外也要有他們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們偏離一點,讓孩子們有調皮的時候。

史 代納說幼兒整個就是一個「感官」。因而環境(包括他人)對兒童器官的形成和習慣的養成影響巨大。幾乎全部行為方式及大部分較完善的生理髮育是通過與環境的 相互作用後天獲得的。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因為他的環境、教養方式、獨有經歷造成的。所以我們要接納。防範在先是比較好的,平時注意觀察,而不是等出了問題 才去關注。

幼兒以自己獨具特徵的方式對所有印象作出自己的反應。因此,此一兒童的體驗有別于彼一兒童。

兒童需要另外一些清楚認識到自己道德影響的人作為榜樣。一個在有道德氛圍環境中長得的孩子,會學習以道德心對待環境和他人。

兒童是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個人。首先要瞭解孩子,瞭解了孩子就會愛他,愛孩子才會負起責任,才會以應有的方式去愛他。兒童獲得的體驗會影響到他們成人以後的行為方式。

借助孩子我們可以發現自身不完美之處。學生的頑皮其實證明他們對你有好感;孩子的情緒宣洩證明他們需要你;孩子需要你證明了你的價值。

詩人華茲華斯說:「兒童身上與生俱來就孕育著未來人的種子。」意味著兒童身上有許多未來才出現的能力。為了喚醒它,需要成年人、教育者無私的培育。我們的任務就是為孩子創造這樣的好環境:讓已經孕育在他身上的得以發揮。盡可能清除妨礙這些才能發展的障礙。

所以記住:孩子能做的事不要替孩子做。「學習」的本質就是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從錯誤中獲取新的力量的能力。

孩子身上的某些好品質是緩慢發展出來的。一個人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

教育就是與孩子的心靈相遇。必須懷著敬畏、崇敬之心。沒有有崇敬心,就很難深入理解人類和外在世界。

教師要自我教育,跳出舊的自我,這是一項持久任務,只有學會了才能教別人如何做,只有遏制住了自己的敵視的態度,才能動員別人也這樣做,只有克制住自身權勢欲的人,才能成為他人自製的榜樣;只有生活得真實而且以行動讓人信服的人,孩子才會從他那裡接受教育。

具備獨立學習和自我教育的人才算得上一個完整的人。當老師對新事物、未知事物保持開放的態度,向生活學習,他就在不斷成長。這樣的人才會成為愛和權威的榜樣。

出自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49&do=blog&id=452920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節奏、衝動行為中的次序


健康的含意

華德福幼兒教師有一個根本的想法,及意志力要求在健康的軀體裡有個"家"。如在第三章提到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身體,節律中的錢能是為了保持健康和維持孩子們強健的生命力。在支持健康和積蓄孩子強健的生命力方面,節律富含潛能。

在幼兒階段,哮喘和過敏反應的例子不斷增多,孩子每天的治療、鎮靜、不令人倦怠的節律特點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在對付那些擾亂孩子的影響中採用"環境解毒"更容易取得成功。同樣用這個辦法,孩子所具有的精力得到加強,而處於敏感期的孩子也能得到特別的保護。

 在衝動的行為中建立次序

幼兒的意志力如果太強,孩子可能被這種力量"吹走"。有序的節律潛能帶領孩子逐漸向前,它包容著孩子的能量,直到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節律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肉體。像史代納評價的"你要正確的引導意志衝動,而不是告訴一個孩子什麼是正確的,讓他今天、明天或後天去做一件事情"。 這種早期有序的體驗和規律性是以後自我約束的起源和開端

節錄自  華德福早期教育--自由地學習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團體中出現矛盾是好的--達賴喇嘛

一個團體中,會冒出一些互相矛盾的觀點,我認為這是好的。我們碰到的不同意見愈多,就愈有機會對別人產生新的理解,進而改善自己。

如果我們和那些想法不一樣的人起衝突,那就麻煩了。不要固執己見,要用一種非常開放的態度去跟別人對話,這樣我們就能夠在分歧的意見中做出比較,並得出新的觀點。
 


from 達賴喇嘛

規律來自何處

有個家長在部落格上寫著,有人問她怎麼為孩子安排規律。她的回答是,她每天規律的生活,孩子知道什麼時候媽媽會做什麼事情,如果有問題的話,在什麼時候一定可以找到媽媽解決問題;孩子知道在什麼時候玩遊戲是最合適的。

需要規律生活的是爸爸媽媽,是這篇文章的標題。

另一個家長回覆著:她都用"大人自己都沒辦法做到,就不要要求孩子做到"來提醒自己。

2012年9月1日 星期六

故事知道怎麼辦1

前兩個月,我很幸運的成為了觀察老師,早上我可以進班看主課程,之後,我會到辦公室預備下午的課程。


班上有一個孩子,一生氣起來非打到惹他的人不可,不是大力踢的,就是大力的拍打,嘴裡還會邊不斷的念著同樣的字句。每次他只要被惹到生氣,就會追著對方跑,直到他發洩了自己的怒氣。如果追不到人,就會到旁邊把東西往地方摔或丟。前兩天,有很多書包遭殃,甚至有水壺壞了。

每天早上當大家進行晨圈,他不想加入,在旁邊跑來跑去,還很喜歡到窗戶旁邊,踩上櫃子往窗外探去。(其實我不覺得那樣很危險,因為那姿勢根本不可能會摔出去,即使有人從後面拍了他一下或推他一下。除非是故意抓著他的腳往上往外舉。不過老師第一天就說那樣子很危險,設定規則,因此我就成了警察,嚴格地盯緊孩子。)每次老師制止他時,他都沒有回應繼續原本的行為,可是當我靠過去他就開始跑給我追,因此我猜測他一定是假裝沒聽到,想要挑戰我們。

後來,主帶老師決定使用不理他的策略,她盡了告知的義務,也提醒其他的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能被接受的,反而他便覺得無趣,在他想參與課程的部分,他會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加入。但是因為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外面,這樣對他來說不是合適的,於是主帶老師想了一些方式,告訴他在教室之中就是要跟大家一起工作,否則便要到由我帶著他到隔壁教室去,等準備好了再回來。這樣的效果對他似乎有一些功用,因為他會稍稍配合。但是他在幼兒園時,時常被請到辦公室去,因此偶爾他會對著老師說,你把我送到隔壁去阿。老師注意到這件事情,因此會告訴他,我並不喜歡把孩子送到隔壁去,我喜歡孩子跟大家一樣一起上課一起玩,我也知道你喜歡跟大家一起玩。不斷得跟他重複這件事情,我發現他慢慢相信這件事情。

第一天結束之後,我回想了那一天,我跟主帶老師最常喊的人就是他。通常被我們兩個喊到的人都是做錯事的人,因此當我在喊孩子的時候,我發現他們似乎都有一種驚嚇在,甚至有個孩子每當我拉著他的手,他是緊緊的抓住我的手指不放,肩膀都聳起來了。看見他們的反應,我會注意自己是否有情緒。我也發現,其實每次他生氣都不是沒有原因的,甚至後來孩子們都會挑釁他,他們發現光是動嘴巴,他就會氣到抓狂,然後他們只要跟老師求救,老師便會衝過去抓住他。突然想起放羊的孩子的畫面XDDD

第二天,我使用了讚美法,我發現他的配合度變高了,但我也邊注意自己是否表現公平。放學時,我抱著他說我發現他有進步,也告訴他我看見他的努力,不讓自己馬上生氣、馬上打人。

第三天接近中午時,他又在教室給老師很大的困擾,老師請我陪伴他,我如往常的抱住他,他藉口喝水不願意回到答應我待著的位置,我準備去追他,但是沒追到他,我看見他嘴角上揚,心裡冒出一句話:他在玩我。然後那一刻,我就整個情緒都湧上來,我馬上跟主帶老師求救,邊說差點哭出來。主帶老師問我,你想要什麼?那一刻我突然愣住了,我說我希望他坐在我希望他坐的地方。我忘了那一刻那個孩子在做什麼,其他的孩子突然被他逗笑了,我忍住我準備發飆的情緒,告訴孩子們,這並不好笑。我記得其中一個孩子的表情是愣住的。

當下我決定到隔壁去處理我的情緒,老師請我邀請隔壁的家長們一起來用餐,我點點頭便離開了。到隔壁去之後,一邊整理自己的情緒,一邊回顧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最後,我發現我對他有了要成為乖小孩的期待,期待他今天表現會變得更好;我想我們之間的關係變好後,他的行為也會跟著變好。回頭也見到過去生命中的大人對我的期待,以及灌輸給我們的那些想法。我想起了很多話語,記起了我要克服對未來的恐懼,相信我必須相信孩子們,必須等待他一次又一次,也謝謝兩位家長的話語,鼓勵我不要放棄,要有勇氣去面對。

下午主帶老師多給我一點時間,我想起了昨天晚上看到了另一則愛踢人的小袋鼠,我照著那個孩子的形象,描述動物被他踢了之後的反應,弄得大家遠遠聽到小袋鼠的跳躍聲便躲得遠遠的, 最後因為小袋鼠的協助,大家又開始接納小袋鼠,只是大家還是沒有跟他玩踢人遊戲,但是成了好朋友。當我講這個故事時,所有的孩子都非常仔細的聽著我說故事,甚至一度,那個孩子還滾到我旁邊來躺著聽故事,從頭到尾,他都沒有在旁邊跑來跑去。

在故事之後的遊戲時間,我馬上見識到這個故事的力量:

一開始自由遊戲,我才回頭聽一個孩子問我能不能碰琴,便聽到他的怒吼聲,然後他搶了一個孩子的籃子,並且摔籃子,拿藍子裡的紙筒捲狂丟那個孩子。那孩子嚇傻了,開始拼命的奔跑,甚至跑出了教室之外,當然他也不例外的從頭到尾追到底。我來不及追到門外去,就看到被追的孩子已經準備跑回來了。等那孩子跑進教室之後,我堵在門口,他滿臉憤怒的看著剛剛被追的孩子怒喊,為什麼不跟我玩?
我說我會幫你,你告訴我發生什麼事?他說,他都不跟我玩。我問,你有問他嗎?他說有阿。我又問,那他有聽見嗎?他慢下來說,沒有。我心裡大笑。他馬上對著遠方的孩子大喊,我可不可以跟你玩?

我不讓他離開。我告訴他,你剛剛追著他跑,又拿東西丟他,他都被你嚇傻了,他怎麼會想跟你玩?我會幫你,但是你要在這邊等著。等他答應之後,我去找剛剛的孩子,確認剛剛的情形,並且幫著那孩子加入遊戲。我跟孩子連續問了三次,幫他求情,並且要求孩子自己立下承諾。最後他又回到遊戲中。

(我發現,每當我要介入處理時,那孩子都會有點緊張,然後決定不要唱反調,以免又被我抱著動彈不得又熱得要命。)
 
第二次,他又生氣了。他先是在女生玩遊戲的時候,看大家經過就撥了經過的人的手,有些人只是大喊吼呦,有的女生是很不舒服,大喊老師。我看著他們,女生會警告他,你再這樣就不跟你玩喔!他決定改變跟大家一樣拿著椅子參與。看到這一幕,我想,暫時鬆一口氣。但是他沒有跟在大家的隊伍後面,而是推著椅子去撞別人。後來大家就很不高興,終於,他又生氣了。我沒有看到確切的原因。他開始對人動手,他打到第三個人的時候,我已經來到他面前把他抱住。我說,不可以對人動手,大家都被你嚇到了,你要跟每一個人道歉。就在這時候,居然每一個經過的人都主動跟他說對不起,然後他也跟大家說了對不起。沒幾秒鐘,又玩在一起了。

第三次,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對某個孩子動手,我大喊他的名字,我看見他的緊張,不想到我面前來,我想起了主帶老師的提醒,我決定兩個人都喊過來。我問明白事情之後,我跟他說,你跟他動手,你必須道歉,並且要求他眼睛要看著對方好好的道歉。這一次,他溫柔的說了對不起。我對著另一個孩子說,一開始你也有錯,你也必須向他道歉。這孩子深深的鞠了躬,對著他說,對不起,我不該這樣對你,請你原諒我。更讓我訝異的是,他居然也學起他,深深的一鞠躬,溫柔的說著,對不起,請你原諒我。

學習,原來是跟所有的人,並不是向老師學習而已。故事的力量真大,孩子的影響真大。孩子們,我也跟你們學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