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師訓畢業週第一天筆記

今日師訓經典:
1. 混亂帶來能量。
2. 找不到意義,靈心會生病。

同學分享:
1. 孩子會給老師帶來滋養和禮物,需要去看見。
2. 當孩子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事情,他就會在工作狀態裡面。
3. 她班上有兩個孩子還不習慣坐在椅子上,她為他準備幾個特別位子,讓他在不同的工作階段,都有適合他(身邊會有協助的老師或同學,也會包容他。)的位子。接近期末時,他坐在位子上的次數增多了。
4. 她準備了一個數字的故事,在裡面放進對應的圖形畫在黑板上,結果她沒說什麼,孩子們找出非常多數字之間的關係。上課時,孩子們需要工作,老師只是陪伴他們工作,並在適當時機提供協助的角色。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聖誕慶典是太陽勝利的象徵 之六

聖誕慶典是太陽勝利的象徵 之六

(取自“慶典和他們的意義”聖誕 第一章 史代納博士著/ 賴心詩 譯)

太陽靈是對於人的生活必須是有條理的最好例子。古代的人是如何想像這個已經到達內在和諧的太樣英雄的靈呢?他們為他們自己描繪的不再只是一個單獨的人類的靈存在於他內在,而是宇宙靈的力量流入他,這個宇宙靈在希臘熟知為“Chrestos”,在東方崇高的智慧稱為「菩提」。當一個人不再覺得他是一個個人靈的承受者的單獨存在體,而是體驗了某些宇宙靈時,他已經在內在創造出太陽靈和人類身體結合的一個圖像。他也得到了某些人類發展最重大的意義。

如果我們思考這些人和他們高貴的靈魂,我們應該有能力在某個程度上,來想見未來人類種族及未來理想的人類的大概。就今天的人類而言,決定一個決定的到達是來自於每個個體的吵架、紛爭之中,最後獲得了一個多數決議的統一衡量結果。當這樣的決議仍被視為理想的,這也是證明了人尚未了解什麼事真正的真(實)理。真理到底存在於我們哪裡呢?真理存在於我們邏輯思考的境界之中,這是很荒謬得來讓多數人來投票2×2=4或3×4=12。當人一旦瞭解了什麼是真實的,上千萬的人也許會來告訴他這不是對,這是這樣、那樣時,他心中仍會有他自己內在的確定。

我們已在科學思考中到達了,思考是基於人的激情、衝動,和不再侵犯的本能這一點。不論在哪裡,當激情、本能仍和思考混合的,人仍會發現他們自己涉及了紛爭、爭議之中,在一個野的混亂中,因為生命中的本能及衝動,他自己本來就是一個沸騰的混亂。不論如何,當本能、激情、衝動已被進化和蛻變進入了所被熟知的菩提或Chrestos,當他們已經發展到了一個今日的邏輯,冷靜思考時,然後這理想中的古老智慧,理想中的基督教,理想中的人智學,才能被了解,它將被視為沒必要的投票,去投那些什麼是好的、理想的、正確的,或是投那些已在邏輯上認知是對的或錯的。

這個想法可以站在每個人類的心中,而如此,他已在他之前有了一個太陽英雄的理想,這個理想是被每一個上進的第六階層的啟蒙者所獲得。中古世紀神秘學已感受到這個,並用這個字“Vergöttung”—神(格)化而來表達,這個字存在於所有宗教的智慧之中,它到底有何象徵意義呢?讓我用以下的方式來表達,過去當這些我們今日視為宇宙的統治靈也掉入了我們現在整個人類階段的混亂狀況,這些統治靈已經和來自流過宇宙合諧力量的神聖至高處搏鬥過,這個太陽移動於四季中的規律性…這個規律性曾是一片混亂。和諧是在極大的勞苦代價中所獲得,人類今日處於相同的混亂之中,但在這混亂之中會昇起一中相像於宇宙中合諧的合諧典範。

當這樣的一個思考在我們的心靈中生根了,不只是看成一個理論,或是一個學說,但把它當做一個活生生的見地,如此我們將能了解聖誕節,在人智學教導的光中所象徵的是什麼。如果這個至高上天的神聖合諧的光輝、啟示在我們內心是一個真正的體驗,而且,如果我們知道有一天這個合諧會在我們心中迴響,然後,我們也能夠感受到所被帶給人道它本身的合諧、和平在良好意願的人之中。這是兩種想法,更好的是,這兩種感受,在聖誕節時期中升起。當和這個世界神聖次序的啟示,天堂光輝的偉大遠景,我們於是想到了人類的未來。我們有一個預感,即使是現在,這個合諧在未來將會存在於那些知道,愈多豐富的宇宙合諧充滿在人類的靈魂,就愈多和平、和睦會在地球上,在聖誕期間,當我們思考,凝視太陽的運行,這個偉大的和平理想立於我們之前。在慶典的這陣子中,當我們思考著,太陽戰勝了黑暗,能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在我們之中誕生,這會讓我們演化中的靈能夠親近類以於宇宙的合諧。相信這個合諧不會失敗地流入我們的心靈之中。然後,在宗教中所談論的和平,這個帶到地球的和平的種子,能夠在心靈中生根,這個「人的良好意願」,是指那些感到這個和平的人。它是一個和平將會佈滿地球,會是在今日惟一能完成到達的原因境界。當這個合諧已佔據了我們的感受生命及我們靈魂之中的紛爭及不和,這個紛爭及不和將會讓位給處處瀰漫的愛,如歌德在<歌頌自然>中所說:「一個來自愛之杯中一格的水,也將讓我們能在辛苦和壓力之中不會受到傷害。」

在所有宗教中,聖誕慶典已和信心、信任、希望合一,因為在這一天,它讓人感受到光亮必須一定要戰勝,出自於這一顆被植於地球上的種子,將會尋找光而向上發芽,並會在光之中繁茂迎向這一年。正如同這種子是在地球之中孕育,然後在太陽的光之中成熟。所以這個神聖的真理和靈魂本身是沉浸在生命的激情、本能的深處,而在這個黑暗的地方,這神聖的太陽心必須成長至成熟,正如同在地球中種子的成熟,是因為光的勝過了黑暗才成為可能的。所以這個勝利保証了靈魂,正如同過去一樣,光戰勝了黑暗,就如同紛爭一樣真實,只能存在於黑暗之中,而和平在光之中。對於合諧在宇宙中有一個了解,和平就會在地球上。光輝的日子,在這一天,在天界高處的神聖力量的啟示,讓和平在那些有好的意願的人之中。
 轉自優律斯美台灣
 

想成為怎樣的教師

海聲的教師甄選提出了這樣的條件:
2.具有愛心、樂觀、感恩、敬虔、負責的人格特質。
3.口齒清晰,具有良好與人相處的能力。
4.有觀察的眼睛、探究真理的生命態度。
 
 閉眼。咀嚼。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抗議教育部目前的評鑑方式--全人實驗中學的抗議壓迫書

敬愛的部長您好:

我們是苗栗全人實驗高級中學的老師、學生、校友以及家長。我們學校正遭受貴部極不公正且荒謬無理的壓迫,這不公正的壓迫試圖全盤否定我們追求理想教育的努力,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是一個誣衊和侮辱,我們要求貴部立即停止這種荒謬而毫無意義的胡鬧。

首先,容我們先簡略介紹我們學校。全人誕生於一個夢想,一個追求理想教育的夢想;我們塑造了一個自由和包容的環境、鼓勵學生大膽嚐試錯誤,並透過自發性的行動去發展自己的個性和潛能。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一個「啟蒙」的公民與具有審美品味的自由人。此處「啟蒙」的概念是依循康德的定義,這個概念曾經在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傑佛遜年輕的時候,透過他的心靈導師史莫,深刻地影響了傑佛遜的世界觀。請恕我在此以原文重述:
Enlightenment is man's emergence from his self-imposed immaturity. Immaturity is the inability to use one's understanding without guidance from another. This immaturity is self-imposed when its cause lies not in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but in the lack of resolve and courage to use it without guidance from another.
為了實踐這個理念,全人顛覆了傳統學校裡的師生關係,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了學生自治機制,校長的角色也從傳統的行政管理者的角色,轉變成為教學與輔導的領頭羊(head teacher)。以師生關係而言:老師在生活上是學生的朋友,不是監護者。在公共事務上,教師是權利和學生平等的公民,不是道德警察或法官。在學習方面:教師和學生是夥伴關係,在信任的基礎上,一起合作,共同學習。全人的學生在學習上享有兩種自由。一是免於脅迫的自由。當學生不想學的時候,他不會被強迫進入課堂,但老師會進行教學診斷,充分掌握學生真正的程度和學習上的困難,並且時常邀請和提醒他。全人學生所享有的另一種自由是投入主動性與自發性行動的自由。當學生想要學習任何課程或追求任何夢想時,學校都會盡全力尋找資源來協助。我們有社團性課 程,學生只要找六個人就可以開設一門課程。我們有夢想家計劃,學生任何時候都可以向撥款委員會提出他的計劃。學校也會主動開設一些選修課程,如舞蹈、戲劇、雪訓、劍道….等等,鼓勵學生修習。在基本能力(國、英、數)方面,我們建立了學習的路徑圖,先透過學習診斷充分掌握學生真實的程度,並鼓勵他回到不懂的地方重新開始。全人整體的學習機制都指向一個目標:引發孩子的主動性和自發性。在自治機制方面: 由師生共同組成的生活小組、九人小組和自治會是全人經常性的討論與決策機制。還有法官團、宿舍生活會議,以及各種委員會,都是學生學習對話、反思和自我表達的場域。我們整個自治機制的真正目標是要讓學生學會「聽懂」別人的想法和感受。在校長角色與教師職責方面:全人有密集的校務會議、教師讀書會、行政會議、生活輔導會議及各科教學會議等等。校長以領頭教師的身份主持各個會議,會議依民主程序進行。校長與教師間的溝通與討論頗為頻繁。
我們學校的整個運作機制是建立在民主與自由的概念上,不是傳統學校由上而下的階層概念,這在華人社會的教育領域是 先驅性的嚐試。十幾年來,我們確實累積了相當豐碩的經驗可以回饋給整個教育體系。我們曾與貴部轄下的國教院合辦了兩次多天的教學研討會,國科會也有三個為期一年以上的研究計劃研究過本校經驗。但是貴部所委託的評鑑小組委員一行七人,卻在短短一天的行程,憑著浮光掠影的印象,對本校校長領導、行政管理、課程教學、學務輔導、社群互動、績效表現等項目下了第四等的評定。這是荒謬而毫無意義的胡鬧,對我們來說,是完全無法接受的侮辱與冒犯。
我們無意質疑評鑑委員的誠實與專業能力。我們寧願相信是整個評鑑機制出了很大的問題。哈佛科學家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這一鉅作中有一洞察頗值得我們深思: 不同的典範(paradigm)是不可共量的(incommeasurable)。我們願意接受整個社會最嚴格的檢視:我們願意舉辦三天以上的研討會,發表我們的辦學理念、經驗與成果,公開接受貴部所委託的專家、有興趣的社會人士,甚至記者的質疑與挑戰。我們也願意接受客觀公正的研究者來學校作長期研究,他可以隨時參與各種會議,進入各科課堂,並訪談老師、校友、學生及家長。我們更誠摯邀請貴部轄下的各級中等學校也接受社會同樣的檢視。
「萬物都有裂隙,光才得以透出」,這是加拿大詩人 Cohen的詩句。被舉世譽為第一的芬蘭教育經驗,仍舊容許Free School的教育實驗,台灣傳統教育體系為何容不得全人這個裂隙呢?我們要求部長給我們一個合理的回應。在得到善意回應之前,我們將拒絕後續任何類似的胡鬧。必要時我們將帶領學生告上法庭,進行行政訴訟,甚至告上國際人權法庭,伸張我們作為人去追求理想教育的權利。最後,容我再度提醒部長,全人不只是另外一所學校(just another school),它是華人社會在教育領域從零到一的跳躍。

溝通--蔡穎卿

工作室桌上的幾盆小玫瑰花正要開,看著含苞的花蕾,想起高中的時候爸媽曾教我唱的一首日文歌「薔薇が咲いた」,是很可愛、很簡單的一首歌;但想起來的時候,歌詞已記不全了。

出嫁之前,我一直有很多的機會與母親一起做家事,我們常在工作之間會唱歌自娛,然後在工作之後喝點茶,吃個小點心,欣賞自己的工作成果。吃的就只是一片米果,但已經很滿足。

我 們唱歌時,連不大會唱歌的爸爸聽到了,也會跟著我們一起哼,這一直是行進在我們親子之間非常自然的溝通。我們是從共同生活、並肩工作中,了解家人的喜好以 及彼此心靈被觸動的角落;因為有了這些經驗,我才知道,我那非常理性堅強的母親,非常天真、熱愛科學的父親,也有很善感多情的一面。父母親把他們喜歡的 事,用最自然的方式介紹給我們,這與今天當父母的,只想去親近孩子的世界的確有些不同。

我 記得有一次我考試考得很差,爸媽在討論這件事的時候,我正在旁邊做一份興之所至的創作。母親有些煩躁地跟父親抱怨:「你看這個孩子!考得那麼差,她還有心 做這些?」然後,我聽到爸爸海闊天空地安慰母親說:「有什麼呢?這就是人生。」雖然我從沒有聽過我的父母對我耳提面命好好唸書的重要,或「不要給自己壓 力,快樂就好!」這一類的安慰。但我從日常所發、真的能夠代表父母主見的溝通中,與父母的身教裡知道:我必須盡力,但如果成就不夠理想,我還是有享受生活 的資格;了解這份資格很重要,孩子不可能個個都是第一名,但不是第一名也能有價值地過生活,這才是人生需要的寬闊。

我 覺得現代流行在生活中的溝通範圍有點狹窄,我們總是為了一個目的、一種方法而討論問題,因此常常從原本期待的意見變成立場維護的爭辯。伴侶更應該常常找出 與兩人都不相關的問題,觀察彼此想法的碰合點。我與先生常利用旅途背詩,久來就累積出一些很有趣的共同資源,以這資源為基礎,延伸出與工作不同的分享方 式。

談一個客觀的話題時,思考往來比較不會發生意見的車禍。因為當事情關乎自身時,我們心中常有定見,若對方未能接近我們的希望,就會感覺不受支持,我覺得伴侶更應該以友直、友諒、友多聞為目標來進行溝通。

....


乒乓球室的奇遇

蔡穎卿
作家,極力主張以家事實作與生活關懷落實教養
*  *  *
以一百八十度來形容我十二歲的教育環境改變,一點都不誇張。從台東的漁港小鎮離家去台北住校的時候,我們家鄉的孩子多數都又黑又瘦,而新學校的同學卻個個氣色紅潤,這使我母親不禁深深感嘆起營養的重要。

我穿起圓領的白上衣、天藍的四片裙,腰間繫了一只白腰帶,整齊端莊的制服使我看起來一下子長大了許多,但害羞內向的性格其實並沒有與外表的改變齊步同進;當時我發動全身所有的力量,不只要適應生活文化的衝擊,還要對抗痛苦的思家之情。

學校把生活安排得很好,德智體群美樣樣都注重,但我總在遠望淡水河想家。我抱著琴譜往山下四壁隔音的琴房走去,是因為在一個人的琴房裡似乎更適合傷心。第一 個月過去了,即使在人人都溫柔和氣的環境裡,我也沒有交到任何一個朋友。有一天,我終於哭著打電話跟母親說,我想轉學回台東去。

爸爸本來就 不想要我離家,他聽了我的決定後一口答應了我的請求;但媽媽覺得轉學是一件大事,我應該要再試一個月,不能這麼任性的隨著自己的喜好就決定去留。我雖把媽 媽的話聽進去,但畢竟只有十二歲,心裡有許多困難無法自行排遣,尤其每到星期五,就感到特別的難過。星期五晚上的寢室很熱鬧,大家高高興興的在姆姆們的帶 領下鋪上報紙,仔細刷亮我們的黑皮鞋,隔天一上完半天課,大家提起書包就往校車衝。校車把所有的住校生都帶回家去與父母手足相聚,但我只能回到大姨媽的家 去過週末。

允許孩子有他的難處
我終於沒有辦法面對離家的辛苦,有一天就躲在乒乓球室裡沒去上課了。這舉動如今想來除了逃避之外,已不記得還有沒有任何意圖。我穿著漂亮整齊的制服,卻不知為什麼席地而坐。

該進課室卻沒有進,心裡當然很害怕;我喜歡學校、老師、同學還有姆姆;事實上我真的喜歡關於這個學校所有的一切,但是我更想家。如果我是一個家在台北的孩 子,這環境對我來說就完美無比,但對父母的掛念卻使我無法安心學習;即使不知道逃了課又能怎樣,我仍以孩子的無知坐在地上等著,等著不知道會如何發生、又 該如何應付的事。

乒乓球室的門終於開了,我很訝異走進來的竟是學校唯一的男士,我們的校長周先生。他跟平日一樣、穿著一身深色筆挺的西裝, 一樣的溫文儒雅、一樣的輕聲細語,那平和的態度使我無法判斷,這是一場刻意的尋找或是不期而遇。周校長講話永遠好溫和,他笑著問我:「不去上課嗎?」我不 知道怎麼回答,低著頭不說話。他靜了一下,然後做了一件完全出乎我預料中的事──去拿球拍遞給我,走到桌旁,對我說:「我們打球吧,等下課,你就回教室去 上下一堂課!」

那場球打得好困難、好心不在焉,但我比先前決定不去上課的時候感到安定,我尾隨校長回教室,同學們並沒有很驚訝;那一刻,我覺得更加喜歡這個學校了!


我到現在還常常會想,允許孩子有他的難處到底是一種體貼,還是教育的智慧?而允許之後的幫助又要有多少了解才能決定如何採取行動,這些事是我學不完的。但我永遠記得的是,當時沒有師長對我的犯錯有任何激動的表達。

他們的平靜與穩重,如今我才徹底了解是經驗與情感的相加,但當時,這個氛圍給我的感覺是安全,也是我今天最想給孩子的教育環境。

把真正的關心放在平和穩定的氣息當中,因為教育是日復一日的相處,沒有比溫和穩定更重要也更有用的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第31期《一○一個改變人生的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