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從孩子的觀察出發,容易獲得共鳴

最近的工作進入到核心,從上次明道的教師備課後,就一直想著我為何要帶課程給孩子,安排這個字、那個動作是要達成什麼目的,對孩子的整個生命有什麼幫助?
然後又回到認識人的本質課題上。
最近的共學,朋友說我就是不斷的問她為什麼,而我也不想直說這華不華德福,而是試圖表達我認為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
昨天在討論畫圖的方式時,我發現直接講我觀察到孩子的行為,而希望她調整的時候,是最容易獲得共鳴,及引發想改變的心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